【文苑英華】《孫子兵法》思想如何運用於管理?

  筆者在管理學校時,常以《孫子兵法》作為參考。《孫子兵法》談到勝負的七個關鍵: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主孰有道?」領導者的作為是否符合正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就以教育為例,只要學校真心愛護學生,相信不用多費唇舌,老師們都是會支持學校的。

  《左傳》:「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忠於教育的核心價值,以學生為本,追求造福每一位學生,最能團結老師。

  「將孰有能?」領導團隊是否具能力?「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人人力爭上游,當到達高位時,也應問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實力,而將人放錯位置,也往往是領導者常犯的錯誤。

  「天地孰得?」領導者是否更掌握時和勢?天是時機,把握適當的時候來做適當的事,時行則行,時止則止,不勉強,不冒進。例如:在收生壓力下,與老師們談如何改進學校,引入改革,以保收生,相信比起於「學生多、學位少」的年代來得容易。

  地是形勢,要認識客觀形勢,自然聯繫,有機結合。如水沿着河谷下流,可不費吹灰之力來成就結果。筆者趁着抗疫停課,大力優化學校的資訊科技網絡;到了疫情過後,網絡的基建大大促進了科技教育和以科技來促進教育的追求。

  「法令孰行?」機構的政策與計劃是否能真正落實?要法令通行,便要留心兩件事:一、弄清楚要做什麼;二、要把事情做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領導者,只要以身作則,起示範作用,必能帶動群眾。要確保法令的執行,必須進行適當的監察。切記留意,人說做了,不代表真的做了,也未必代表做得到位。與其開冗長的會議來跟進事情,倒不如開較密集的短會,這更有助適時監察與回饋。

  「兵眾孰強?」團隊的實力是否夠強?人數是否足以應付發展與需要?「居其位,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筆者學校強調團隊之建立,推行LEAD Model。所謂LEAD,代表帶動Learn(學習)、Explain(解說)、Act(行動)和Disciple(建立梯隊)來增強團隊的實力,直至團隊足夠強大,機構的文化才能穩固。

  「士卒孰練?」團隊能否熟習核心的技術?筆者學校的團隊常常鑽研有效的招數,亦以「示範→實踐→回饋→改進」作循環,來讓老師熟習核心的技術。

  「賞罰孰明?」做對了,是否得到獎勵與肯定?做錯了,又是否被及時糾正?其實,除了升職和物質獎勵之外,對員工來說,非物質的肯定也是很重要的。筆者學校常常主動捕捉同事具表現的地方,哪怕是新入行的同事,也安排他們公開分享心得,對促進學校文化非常有幫助。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在機構裏面,如果不指正錯誤,變相是縱容,久而久之,機構文化變差,更打擊士氣,故要及早作出回應。機構中常出現一個錯誤,就是領導者為求方便,表現好的員工往往要兼顧表現差的員工的職份,這是絕對不可取的。

  片言隻語,希望能幫助大家認識《孫子兵法》的七個勝負關鍵。

  ●盧偉成MH校長 筆名孺子驢,播道書院總校長、香港教育領導協會主席、新城電台親子節目《人仔細細》嘉賓主持、中國文化研究院學科顧問,致力在中小學推行中華文化教育,並把中華文化價值觀之學習滲透於各個校園生活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