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內地經濟預期目標利好 港股飆652點

●政府工作報告使港股投資氣氛在昨日午後轉趨積極,恒指不單重越二萬三大關,更大升逾六百點。 中新社
●政府工作報告使港股投資氣氛在昨日午後轉趨積極,恒指不單重越二萬三大關,更大升逾六百點。 中新社

●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智能機器人」、「具身智能」等創新領域。 資料圖片
●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智能機器人」、「具身智能」等創新領域。 資料圖片

  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智能機器人」 穩住樓市股市寫進總體要求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昨日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設定內地今年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並表示會適時降準降息,又首次將穩住樓市股市寫進總體要求。有關信息使港股投資氣氛在午後轉趨積極,恒指不單重越23,000點大關,更大升652點,收報23,594點,成交2,587億元。政府工作報告還首次提及「智能機器人」、「具身智能」等備受矚目且更具體的創新領域,凸顯中國將聚焦發展科技的決心,科指大彈4%報5,757點,小米(1810)勁彈7.22%。●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9868)董事長何小鵬昨日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具身智能(Embodied AI)非常有前瞻性。他認為,內地人形機器人及具身智能,就像當年新能源車早期發展階段,國家的政策、法規在前期規劃及指導是非常關鍵,相信具身智能在5到15年間,會出現像新能源汽車一樣如此巨大的產業,在內地及至全球領先。

  南華期貨權益與固收研究分析師王映表示,基本面視角來看,剛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所公布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財政政策,以及貨幣政策整體皆合乎市場預期,對當前科技概念的提倡較為積極,中長期將有助繼續支撐科技股估值提升,若外部擾動可控,股市走勢上行可期。

  「人工智能+」項目將迅速落地

  有分析師預計,中國今年「人工智能+」項目將迅速落地,並賦能千行萬業,同時各層級政府對於新質生產力、尤其是「人工智能+」方向的政策扶持力度預計會大幅增加。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首席分析師楊暢指出,政府工作報告將「擴大內需」排在首位,也充分表明當前「穩經濟」的政策意圖。在重點任務第二位,仍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充分表明對新質生產力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視程度。

  在國策支持下,科技股再度領漲,ATMX等科技股齊向好,特別是小米系內股份表現突出,其中小米(1810)與金山雲(3896)皆升7.2%,金山軟件(3888)升2.3%。美團(3690)單日也急升6.4%,騰訊(0700)升3%,阿里巴巴(9988)升1.6%。遊戲股心動公司(2400)盈喜,股價亦急升15.4%。

  內房市場正迎來復甦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中國經濟發展累積了很多積極有力條件,就算早前影響經濟下行的房地產市場,也已出現積極變化,對經濟增長的拖累效應逐步減弱。

  事實上,滙豐研究日前已發表報告指出,內地房地產市場正迎來復甦,市場數據持續向好,遠超市場的基本預期,投資者看法更為積極。內房股昨日大致企穩,本港收租股更見上升,九倉置業(1997)升4.6%,希慎(0014)升3.3%,太古地產(1972)升2.3%。

  強調擴展內需 消費股造好

  政府工作報告表明,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可能對外需帶來新衝擊,需着力擴展內需,報告強調促進消費,解決消費能力不足、優質供給不足和消費環境有待改善幾大問題,未來更將有行動方案和配套政策出台。消息令消費股造好,周大福(1929)急升11.2%,蒙牛(2319)升3.1%,蜜雪(2097)升2.6%,李寧(2331)及安踏(2020)升逾2%。

  市場評政府工作報告

  澳新銀行中國市場經濟學家邢兆鵬:

  ●預留了4%左右的赤字率,料可應付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降準、降息仍在工具箱中,留待應對未來關稅衝擊。今年經濟增長壓力來自外需,這需要內需來抵消。

  中信証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

  ●今年CPI漲幅目標定位2%左右,是2004年以來首次低於3%,更為準確地反映當下的通脹環境。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經濟高級分析師徐天辰:

  ●「提振消費,擴大內需」將成為今年頭號工作重點。

  望正資本全球宏觀對沖基金

  董事長劉陳杰:

  ●強調消費能力建設和科技發展,更多着墨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推進人工智能等發展,有利於推動經濟增長的目標實現,也有利產業的躍遷升級。新一輪科技行業發展值得期待,資本市場充滿機會。

  ING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

  ●今年GDP增速目標再次維持在5%左右,意味着今年需加大對內需的政策支持。預計降息將發生在未來一兩個月,年內7天期逆回購利率將下調30點子、降準100點子。

  花旗分析師Pierre Lau:

  ●促進消費成首要任務,科技發展仍是重點。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的說法,或意味着近期人民幣中間價不會發生重大調整。

  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昇:

  ●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符合預期,反映中央希望今年經濟穩中求進。隨着經濟回暖,調整貨幣政策的迫切性已較去年小。預計最快年中才會行動,全年可能減息2-3次,每次下調25基點。

  滙豐研究報告:

  ●大多數財政目標總體符合該行先前預期,財政政策將起主導作用。

  高盛研究報告:

  ●GDP增長率、通脹目標和財政赤字率與市場預期大致相符。預計政府將在未來幾個月加快債券發行和支出,但需注意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20%關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