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倡港訂AI法 支持國標走向國際
香港文匯報訊 昨日下午,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召開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會上發言,以下為部分代表發言節錄: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在過去的一年,面對外部環境的巨大壓力和內部發展的諸多挑戰,政府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成績斐然,實屬不易。報告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體現了政府對提振國內消費的堅定決心。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也是2025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過去一年,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能夠提高我國的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還能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在港澳篇章方面,國家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澳門依法施政,期望未來中央有更多支持港澳繁榮穩定發展的措施推出。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曉峰:面對全球地緣政治博弈加劇、外部風險挑戰上升的複雜局面, 香港特區定當繼續助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引入外商投資,強化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綜合服務,令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動能更澎湃、底盤更穩固、成果更普惠。
為促進高質量增長,我們不能再允許法規滯後及拖慢科技、生產力和創新的新時代進程。香港應率先訂立照顧倫理的「人工智能(AI)法律 」支持國家的人工智能國標通過香港及國際政府間機構,成為地球南方以至國際間的人工智能法律標準,提供多國相容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規,做好涉外法治工作,為人工智能開發使用的新場景設立爭議爭端解決機制,為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及企業「出海」保駕護航。
金融機構宜拓新產品挺民企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振英:我認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繼續維持5%左右,是一個合理區間,且能夠順利實現。我認為要繼續出台更多支持便利企業發展、針對性強的支持政策,例如通過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民企的支持力度。同時,金融機構要根據民企特點和發展規律開發適合的產品和服務,包括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供應鏈、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等創新業務。
中央對香港國際化和對外開放抱有很高期待,香港需要用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廣辦金融、貿易、演藝、文體等不同範疇的國際盛事,加強在國際層面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冰芬: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給我的感覺是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在邁向AI+的新時代,產業更新反覆運算是必然的趨勢,我們要善用科技賦能,在堅守根本和傳統的基礎上,促進更大突破、更多創造和更好的發展,如善用AI、6G技術,讓文化創新更具活力;結合數位賦能,讓政務更高效,提升治理效能。
香港要加強基礎建設,透過更多舉辦國際盛事、會議和展會等,促進文化、藝術、商貿、生物醫藥等各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要利用國際金融巿場、碳信用的檢測優勢,促進公平貿易,甚至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碳定價中心。當務之急,是要發展一套國際互認的碳交易機制,幫助引進綠色資本,幫助內地碳信用走出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仲尼:我想分享四點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想法:一是依法保障民營經濟的發展;二是持續提升服務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成效;三是要聚力深化創新,努力構築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四是要勇於並善於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開拓市場,堅持高水平「走出去」與高質量「引進來」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