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出錢出力 助中小企脫困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考玲)面對美國加徵關稅等不利外貿環境,為支持本地企業發展及「走出去」,香港特區政府在上月底發布的財政預算案中,公布多項支援中小企措施,包括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及「市場推廣及工商機構支援基金」合共注資15億元,並優化申請安排等等,可望一定程度上減少港企受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
融資擔保惠及近6.5萬中小企
特區政府一直通過「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為企業提供信貸擔保。截至去年年底,計劃已累計批出超過2,880億元貸款,惠及近6.5萬家中小企。為切合中小企在轉型期間的資金需要,特區政府於去年11月重推「還息不還本」安排,為期1年,讓企業可以申請最多12個月還息不還本。
其他融資支持方面,金管局在2月底啟動1,000億元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支持銀行向企業提供較低息的人民幣貿易融資。此外,金管局和香港銀行公會成立的「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承諾盡量作出彈性安排,減輕中小企資金周轉壓力。參與銀行在其貸款組合額度中,為中小企預留的融資部分增加至超過3,900億元。
主動出擊擴闊香港貿易網絡
除在融資方面支持中小企,政府還從擴闊網絡方面協助企業。如為吸引更多「全球南方」的企業和投資,政府正與馬來西亞和沙特阿拉伯政府積極商討開設經濟貿易辦事處。投資推廣署已在埃及開羅和土耳其伊茲密爾增設顧問辦事處,貿發局亦在柬埔寨增設顧問辦事處。政府還正與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埃及和秘魯探討簽訂投資協定,並正與17個國家磋商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財政預算案提到,香港會繼續發揮作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的角色。政府會聯同工商及專業服務界深耕東盟、中東市場,並探索中亞、南亞及北非的市場潛力。貿發局亦會加強「一帶一路」項目對接,尤其聚焦綠色發展及創新科技。
加強電子商務 善用網購平台
為加強協助本地中小企開拓內地市場及增加電商銷售,財政預算案指出貿發局將推出「電子商務快車」,聯同大型電商平台,為港商提供一對一顧問諮詢服務及專題講座,亦會與工業貿易署優化營商導師計劃,讓港商更好利用內地電商及網購平台促銷。此外,貿發局今年亦會舉辦第二屆「香港好物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