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真金白銀精準投放 打造產業集聚「強磁場」

根據山東省新近出台的「支持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獎補資金實施細則」,將安排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專項資金,針對採購山東省內人工智能算力,且算力賦能效益顯著的應用場景進行獎補。山東省大數據局副局長綦琳表示,根據人工智能「算力券」獎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算力交易合同,最高按照總金額的5%進行獎補,單個企業的累計獎補總額可達500萬元。通過財政獎補,引導省內數據中心優先布局人工智能算力,鼓勵省內外企業採購山東智能算力,進一步發揮算力基礎設施對數字經濟的乘數效應。
「這種補貼的方向十分符合當下山東人工智能發展的現狀。」智耘(山東)城市運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鍾宸坦言。作為濟南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的運營單位,智耘科技從2022年開始布局AI領域,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相關算法和軟件產品已在智慧城市、工業製造、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實現賦能實體產業的成功應用。
「此次出台的『算力券』政策,供需雙方均可以得到5%的獎勵。比如百度一個季度的算力費用在我們這裏就是幾千萬,加在一起10%的補貼就是幾百萬的差異,這對企業來說也很有吸引力。我們希望把這些人工智能企業吸引過來入駐到園區,從而帶動整個片區的產業發展。」鍾宸表示。
智能監管多面發力 提供更全面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市工商聯副主席、山東新明輝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輝認為,「算力券」政策的出台,在降低企業成本、促進產業發展、增強創新能力、提升經濟效能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作用,吸引更多企業投身人工智能等相關領域,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比如貴州發放「算力券」後,參與申領的民營企業佔比53.8%;高校、科研機構可利用「算力券」獲取更多算力,開展前沿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
李輝建議在「算力券」發放機制、使用範圍等方面進行創新,並通過建立智能監管平台等方式加強監管。「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企業的算力需求、發展階段、創新能力等進行精準評估,將『算力券』更精準地發放給真正有需求且能高效利用算力的企業。」他還提出打破地域和行業限制,跨區域、跨領域使用「算力券」,並將「算力券」與數據資源、技術諮詢服務、人才培訓等綑綁,為企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除了發放「算力券」,李輝建議在算力供給端、技術創新端、政策支持端、人才培養端等多方面發力,解決「算力難」「算不起」的問題。其中在算力供給端,在政府和企業增加對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投資的同時,可鼓勵和引導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科技巨頭等不同主體參與算力建設,形成多元化的算力供給格局;建立算力資源共享平台,促進科研機構、企業間的算力資源共享,提高閒置算力的利用率,可借鑒一些地區的科研儀器設備共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