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字水】穿越時空改變歷史 小說演繹「量子糾纏」

唐朝詩人杜牧對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感到非常惋惜,寫下「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之句。杜牧認為如果項羽真的「捲土重來」,那麼漢成楚敗之歷史可能改寫。
同樣的遺憾還有很多,如果蕭何沒有「月下追韓信」,漢楚之爭就更多變數。又例如,明朝永樂年間(1405年-1433年)鄭和所率領的大明艦隊,已達非洲東岸。如果他繼續前進,可以比歐洲人早七十年繞過好望角,再沿非洲西岸可到歐洲。以大明艦隊240多艘、船員水師27,400多人,如此龐大的實力,不要說世界航海史可以改寫,連列強的殖民侵略史也可改寫。
歷史沒有「如果」,但小說就可以有,尤其是科幻小說,從前提及的劉慈欣當然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不過今日要介紹一位美國超人氣科幻名作家傑瑞·李鐸(A.G.Riddle),他因撰寫以量子科技奇想為主題的《量子未來》(《Quantum Radio》)而蜚聲國際。
傑瑞·李鐸首先憑他的「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而一鳴驚人,又有「大滅絕檔案三部曲」和《絕跡試煉》震動科幻文壇。他的作品曾翻譯成24種語言,及被拍成電影。小說銷量曾居亞馬遜作家榜的第二名,僅次於喬治·馬丁(《權力遊戲》作者),受歡迎度可想而知。
《量子未來》大致講述有一部時光機器,能夠穿越到過去或未來,等同於能改寫歷史。主角泰森·克萊博士是位年輕量子物理學家,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他正組織研究一套「大型強子對撞機」,那是世界上最大、最強、最新的粒子加速器。
「強子對撞機」解構宇宙運行法則
小說中的2008年9月,對撞機已完工,2010年第一次開始對撞。此機加速環長達27公里,橫亘於法國和瑞士邊境,中心點位於日內瓦,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機器。對撞機結構複雜,簡單來說就是有一道長長的超真空管線作為粒子的跑道,兩顆粒子就接近光速地移動,然後迎頭相撞。粒子對撞後會彈出「更基礎的形態」,也就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單位:「次原子粒子。」這個核子研究中心就是分析粒子互撞後會發生什麼事,就好比揭開層層紗簾,試圖看清楚世界是什麼構成的,也是可以了解宇宙基本運作的關鍵。
泰森掌握了這些數據,他相信自己手上的資料,不僅能突破從愛因斯坦到霍金等眾多天才都無法回答的科學終極謎題,還能解開關於人類存在的最深困惑:「為什麼人類在宇宙中似乎獨一無二?」「我們究竟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正當泰森拿着這些資料躊躇不已時遭遇到炸彈襲擊和連串追殺,他竟被拋棄了他十多年的親生父親所救,父親送他到美國一個神秘研究中心,並利用他的資料製成一部「量子無線電機」。泰森與父親還發現,這部無線電機中竟然好像有粒子與宇宙間另一個角落、另一個世界,或另一個時空「糾纏」,構成聯繫。
泰森發現了一種看起來有秩序的數據,正透過現代科技還未出現過的量子無線電裝置進行傳播。這是來自另一個宇宙的訊號,還是來自未來的消息或者別的什麼東西?當泰森逐漸一步步解密時,卻發現編碼的內容比他預料的更加高深。這些量子訊號直指宇宙起源之謎,極有可能會改變人類對自身和宇宙存在的理解。
泰森感覺到有人長期以來一直在監視他的研究。除了敵對集團外,還有一些神秘人物。敵對集團「盟約國」一早已掌握這部「量子無線電機」,從中進入不同的時空並改變歷史。「盟約國」打贏了「大不列顛戰役」(即倫敦大空戰),令英國投降,並有大規模移民離開。這些英國流亡者去到美、加、澳、印等地,組成和平聯盟,簡稱「和聯」。他們負隅頑抗,甚至發動諾曼第登陸反攻,可惜也以悲劇收場。十七多萬「和聯」士兵死於灘頭,因為敵人有一種奇特的A21火箭,能夠造成「和聯」士兵在這個時空或其他的時空產生傷亡。「和聯」方面也準備了一些玉石俱焚、兩敗俱傷的方法。
泰森掌握了控制「量子無線電機」的程序,就與三位志同道合(或者說是「DNA符合」)之士,在可能來自宇宙其他世界的神秘人物協助下,準備執行一次為追求全人類和平幸福的特殊任務。不過,要知他們的任務是否成功,有待作者傑瑞。李鐸後續揭曉。
●雨亭 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