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關稅 港企突圍之三】商會組團「走出去」 倡建跨境平台助港企 工總:優化供應鏈布局 市場要多元化


美國4日落實對中國貨加徵10%關稅,措施亦同時適用於香港。面對惡劣的外貿環境,港企除各自單打獨鬥外,香港本地多個商會也齊齊出謀獻策,已多次率團考察東盟、中東等地,以幫助會員企業應對關稅危機。近日特區政府提出多項支援中小企營運措施外,香港本地商會提出一系列舉措協助本地及國際企業應對關稅壓力,其中建議建立跨境合作平台,優化供應鏈布局,降低營運成本,並探索多元化市場機會,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樞紐的戰略地位。●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該會反對美國的做法,認為美國無視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漠視國際法則,不尊重香港,也違反自由貿易協定精神。對於一向靈活多變的工商界來說,面對近年環球局勢變化,業界不斷調整策略,配合政府政策,積極開拓多元市場,在致力保持傳統歐美市場之餘,探索東盟、中東和「一帶一路」沿線等新興市場的機遇,以提升自身競爭力迎接挑戰。
莊子雄認為,美國提出的最新關稅政策,對香港實質影響有限。2023年,香港產品出口到美國的貨值只有約61.37億港元,佔本地總出口不足1%,反觀香港製造的珠寶、高端時尚產品和食品均在國際市場享有良好聲譽,具有獨特競爭優勢,難以被取代,在美國及其他海外市場皆有競爭力。
工總45%會員東盟設立業務
他以工總會員為例,去年初工總會員調查顯示,45%受訪企業已在東盟設立業務,另有四分之一受訪企業表示有意進一步拓展東盟市場。不少企業已在當地發展業務中,當中61.1%在當地有製造業相關業務;46.3%企業在東盟開展銷售及市場營銷業務;高增值業務例如供應鏈管理和研發等亦有超過兩成企業涉足。數字反映港商對開拓東盟等新興市場興趣濃厚、投入度持續上升。
開拓市場方面也絕不鬆懈,工業總會去年多次率團考察東盟、中東等地,協助會員企業了解不同市場的發展情況和機遇,加上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亦為港商和工業家帶來無限商機。該會有信心香港在面對困難時能夠靈活求變、把握新機遇,未來會繼續充當不同持份者之間的橋樑和平台,推動創科、新型工業等發展,鞏固和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
美損害全球貿易秩序經濟發展
他強調,香港作為世界貿易組織(世貿)創始成員之一,獨立關稅區地位獲世貿承認和保障,並非由任何一個國家給予或任意廢止。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一直奉行自由市場原則,是全球多邊貿易的堅定支持者,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夥伴保持互惠互利合作關係。美國做法不僅損害全球貿易秩序和經濟發展,影響港美貿易關係,亦將為當地消費者和美國企業,尤其是在香港有業務來往的機構,帶來業務上的不確定因素。工總作為香港唯一法定商會,一直發揮團結業界、反映業界聲音的角色,必定全力支持特區政府透過世貿等多邊機制,捍衛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和合法權益。
廠商會籲尋靈活市場進入渠道
另外,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同樣對美國對中國產品包括香港產品再加徵關稅表示不滿,認為此舉違背自由貿易原則。廠商會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就此事件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廠商會認為,美國最新關稅措施對香港廠商的影響仍然可控,當中香港出口至美國的製造產品比例較低,香港製造的產品多為高增值類別,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能與客戶及供應鏈夥伴協商分擔關稅成本。此外,許多香港企業早已採取「中國+N」的供應鏈布局策略,並推動市場多元化。
展望未來,廠商會表明將繼續協助香港企業推行市場多元化策略,包括積極開拓內地消費市場,以及加強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特別是東盟市場的布局。同時,廠商會也鼓勵業界探索更多靈活的市場進入渠道,例如發展電子商務和善用美國自由貿易區的便利措施,以盡量減低關稅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