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鄉社團為橋樑 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姚茂龍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的「人心回歸」工作,將其視為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環節。隨着國際形勢複雜化和代際更替加速,同鄉社團面臨新挑戰,一是部分社團活動形式單一,難以吸引青年群體;二是少數社團功能弱化,對深層次思想引領不足;三是外部勢力干擾從未停止,要防止香港出現「去中國化」苗頭。面對這些挑戰,我們亟需通過機制創新,激活同鄉社團在新時代的橋梁作用,切實推動人心回歸。為此,筆者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首先,創新活動載體,增強文化認同感是關鍵。通過打造「線上+線下」融合平台,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開發同鄉社團專屬APP、開設「雲故鄉」頻道、設立青年創意板塊等,可以吸引更多青年群體參與,增強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深化主題品牌活動,如推出「尋根之旅2.0」、設立「新鄉賢」評選機制等,也有助於讓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加深對祖國的感情。此外,可以培育文化知識產權(IP)。支持省級同鄉社團牽頭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與國潮品牌合作推出文創產品,增強文化輸出的時代感。還可以創作有地方特色的文藝產品在港定期演出,走入社區。

  其次,強化資源整合,構建協同網絡也是重要一環。通過建立「三級聯動」支持體系、推動跨社團協作、加強智庫賦能等措施,可以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合力,為同鄉社團提供更好的服務。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同鄉社團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還能更好地發揮他們在促進人心回歸方面的作用。

  再者,聚焦青年培育,破解代際斷層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實施「青年種子計劃」、創新話語體系、搭建職業發展平台等措施,可以激發青年的愛國熱情和創新活力,為同鄉社團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同時,這也有助於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青年人才,為國家的未來發展貢獻力量。

  此外,健全防控機制,抵禦外部滲透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建立分級預警體系、開展「清源行動」等措施,我們可以有效防範和打擊境外勢力的滲透和破壞,為同鄉社團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最後,還需要深化服務功能,提升歸屬感。通過拓展民生服務領域、建立常態化反饋機制、創新榮譽激勵機制等措施,我們可以讓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更加感受到祖國的溫暖和關懷,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筆者認為,人心回歸是潤物細無聲的系統工程。通過激活同鄉社團的「毛細血管」作用,構建「文化認同——情感共鳴——價值共振」的遞進路徑,必將為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