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如何應對關稅措施】鋁材商積極應對關稅 改拓中東日本市場

●劉達邦表示,公司未來會積極開拓如中東及日本等市場,以尋找新的增長機會。 資料圖片
●劉達邦表示,公司未來會積極開拓如中東及日本等市場,以尋找新的增長機會。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動其「美國優先」政策,中美貿易出現新變化和挑戰,意味着全球供應鏈將面臨重組的壓力。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表示,美國加徵關稅的落實,其公司面臨近40%的關稅稅款的增加,減弱產品的競爭力。為應對新貿易挑戰,未來會積極開拓如中東及日本等市場,以尋找新的增長機會,從而減輕其業務影響。

  迪拜大興土木需求持續

  本身經營鋁材生意的劉達邦接受訪問時指出,額外關稅影響將會頗大,以其公司為例,前後加起來的關稅將會達到逾四成,競爭力將會消失。目前美國市場佔其總業務三分之一,「雖然這樣看來,即使我沒有美國市場,仍有三分之二生意,但事實上香港及內地的利潤很低,為接單而將利潤壓縮,主力是靠美國訂單增加利潤,所以如果沒有美國市場,打擊將會很大。」

  為減輕美國加徵關稅影響,公司期待透過開發其他市場如中東和日本來作替代。他表示,剛於去年11月時去了中東探訪舊客戶 ,因以前在迪拜做過兩個工程,而中東的好處在於接近美國的消費力,加上迪拜近年不停建商業大廈,預計未來5年這個趨勢仍會持續。不過,迪拜的人口始終較少,僅3百多萬人,與美國相差甚大。

  對於今年訂單展望,他預計會有所改善,因去年接了一些來自內地及香港的訂單,但個人認為內地與香港的商業物業市場仍疲弱,訂單動力不會很大。美國方面,如果沒有關稅影響,將於第三季開始有訂單,「美國客人做事很有計劃,早在8個月前就做好了樣本給他們看,但如果屆時有新增額外關稅就頭痕,客人可能要求我們減10%,這樣利潤將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