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 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 河南2025 向新而行





2025年,河南正快步進入發展的「春天」。富士康新事業總部及研發中心項目日前正式開工建設;被網友譽為「中國零售業的天花板」「沒有淡季的6A級景區」的胖東來時隔多年再擴張走進鄭州要為鄭州增添美麗;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現身鄭州,並直言鄭州航空港基地已經成為比亞迪產業鏈最全的戰略性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鄭州超聚變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亮相......一系列動作表明越來越多的企業認可河南的發展潛力,而河南也正以實際行動在加快戰略轉型——從傳統要素驅動轉向「產業鏈+生態圈」的競爭模式。河南正以「全要素服務」重構發展格局,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 ●文:劉蕊
產業優勢:河南鏈聚勢能 新型產業加速發展
就在2月的最後一天,2025中原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生態會議在鄭州航空港區舉行。會議現場,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與未來(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林泉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豫科動力系統有限公司等27家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簽約。27個項目總投資75.24億元(人民幣,下同),涉及電池研發生產、汽車零部件製造、智能網聯技術、汽車租賃等多個領域。
目前,鄭州航空港區已形成以比亞迪為龍頭的新能源整車產業鏈,以弗迪電池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產業鏈,以中科智感為代表的汽車電子產業鏈,以佛吉亞、騰美、邁睿達為代表的通用零部件產業鏈,以優信華中地區二手車交易中心為代表的汽車後市場產業鏈,初步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格局。2024年,比亞迪鄭州基地產量佔河南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近80%,帶動河南汽車產量突破140萬輛,鄭州航空港區已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版圖的「戰略支點」。
不止新能源汽車,河南把壯大「7+28+N」鏈群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支撐。「7」就是打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現代醫藥、現代食品、現代輕紡7個先進製造業集群;「28」就是培育壯大超硬材料等28個重點產業鏈;「N」就是在細分領域培育若干專精特新產業鏈。
數據顯示,河南「7+28+N」產業鏈群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72.4%,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9.2%。汽車整車產量突破14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70萬輛,超聚變國產化服務器銷售額居全國首位。
區位優勢:以交通物流為支點 動「雙循環」戰略布局
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突破80萬噸,鄭州入選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承載城市。建成內陸地區首個國際公路運輸集結中心,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3萬列。內河航運集裝箱吞吐量增長20.4%。河南高鐵貨運也跑出了「加速度」,得益於該省的區位優勢和在全國率先建成的「米」字形高鐵網。目前,河南高鐵運營里程超2,200公里,以鄭州為中心的高鐵網絡,已覆蓋中國主要經濟區域。這是河南省以交通物流為支點撬動"雙循環"戰略布局的生動註腳。
另有數據顯示,2025年1月河南保稅物流園區跨境電商出口貿易額約13.55億元,同比增長23.2%;園區跨境電商進口貿易額約9.32億元,同比增長118.57%。
跨境電商業務量「井噴式」發展,是河南開放賦能,以「雙循環」激活「大市場」的縮影。「要以提升內外開放能級為支撐,加快打通開放發展的『任督二脈』。」河南省委書記劉寧在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大會上指出,河南要主動強化對內開放,向北對接京津冀,向東融入長三角,向南挺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向西聯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新亞歐大陸橋;全面深化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深化與東盟國家貿易協作,拓展提升開放通道,做深做強開放平台,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專家:以「雙輪驅動」與開放創新激活河南 全面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新動能
2025年新春伊始,河南省委書記劉寧便展開密集調研與規劃部署,從與民營企業家代表座談,到召開省管企業座談會,再到部署「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會議,彰顯出「改革破局、開放聚勢、創新賦能」的經濟治理思路,這既是響應中央戰略,也是河南高質量發展關鍵期的精準施策。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指出,劉寧主政後着重抓國企與民企協同發展,釋放「雙輪驅動」信號。國企是「頂樑柱」,要在能源、材料等領域強化支撐;民企作為「生力軍」,貢獻河南55%的GDP與90%的城鎮就業,其創新活力等是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動力,劉寧要求民企把握機遇、提升創新能力,通過制度支持釋放潛力,二者結合形成互補共生的新生態。劉寧提出「推進高水平開放」「打通任督二脈」,核心是破除壁壘、促進要素流動。政策上,河南要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企業需對接國家戰略;創新上,強調以供給質量提升引領需求升級,契合中央相關要求,形成「創新—供給—市場」正向循環。
不過,宋向清認為河南仍面臨挑戰,像區域競爭、地方保護主義可能影響統一市場建設,國企改革需平衡職能與效率,民企在融資等方面存在制度障礙。對此,建議深化市場改革,如國企推進混改,為民企設創新基金;優化跨區域協同機制,建立中部省份產業聯盟;強化制度保障,完善相關審查制度,破除隱性壁壘。若持續發力破除障礙、強化協同,河南有望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中原樣本」,助力高質量發展。
數看河南2025年重點工作
1萬億元投資
高質量推進「兩重」項目建設。建成沿黃高速公路等項目,通車總里程突破1萬公里。開工建設商丘機場,加快鄭州機場三期擴建和周口、潢川、魯山等機場前期工作。建成周口港中心作業區一期工程,加快沙頴河、淮河、唐河等13個港航項目進度。深入推進「雙百」工程,實施省重點項目1,000個,完成投資1萬億元。
1.4萬家高新技術企業
加快實現營收1億元以上企業有研發機構、5億元以上企業有標誌性研發成果、10億元以上企業有創新聯合體、100億元以上企業成為科技領軍企業,企業研發投入增長15%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1.4萬家。
140萬輛新能源汽車
支持比亞迪、上汽、奇瑞、宇通等企業擴量提質,力爭整車產量200萬輛、新能源汽車140萬輛。支持超聚變、鄭州合晶、華為安馳等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洛陽石化百萬噸乙烯、漯河金海千億級氟硅新材料項目建設。支持平煤神馬等5家企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培育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500家。
1,500萬畝小麥高產示範區
實施糧食產能提升工程。扛牢糧食安全重任,嚴守耕地紅線,深入推進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建設1500萬畝小麥、2000萬畝玉米高產示範區,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500萬畝。
60%城鎮化率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
100個綠色工廠
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實施200個節能降碳改造項目。加快國家碳計量中心(河南)建設。嚴格重點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4個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全覆蓋,建成100個綠色工廠、10個超級能效工廠。
100萬噸貨郵吞吐量
高水平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路」,推進鄭州—吉隆坡、鄭州—墨西哥城等「雙樞紐」建設,加快建設中國郵政航空樞紐,做強中豫航空集團,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100萬噸。高質量建設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建成投用鄭州國際陸港核心功能區,拓展歐洲、中亞、東盟線路,開行班列4000班次。
200萬人次職業技能培訓
實施好大規模技能培訓提升行動,完成職業技能培訓200萬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65萬人。
鄭州:流動中國的樞紐新引擎
隨着全國22個超大特大城市2035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全面獲批,中部地區的發展格局迎來重塑。其中,河南省會鄭州以2,074.69平方公里的城鎮開發邊界面積位居中部省會首位,不僅為城市擴張提供了戰略縱深,更以「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定位,持續強化其在中部崛起中的核心樞紐作用。
鄭州的擴容與樞紐建設,與中原城市群一體化深度融合。通過強化與洛陽、開封等城市的聯動,構建「1小時經濟圈」,鄭州正從單一增長極向區域協同引擎轉型。展望2050年,鄭州目標建成「高效開放的樞紐門戶」和「全球影響力國際化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