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守正創新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動力強底氣足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昨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工作報告,既充分肯定、全面總結過去一年國家發展取得來之不易的成績,更清醒看到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後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明確今年發展的目標,打好政策「組合拳」,以創新驅動發展、以改革激發活力,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推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信心。香港應發揮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積極推動國際交往合作,為國家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鞏固香港的優勢地位。
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聚力攻堅克難,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工作報告指出,經濟規模穩步擴大,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4.9萬億元、增長5%,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糧食產量首次躍上1.4萬億斤新台階、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等,這一系列不平凡的成績,充分顯示我國經濟「穩」的態勢鞏固延續、「進」的步伐堅實有力,為今年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中央清醒看到當前國家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挑戰,包括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可能對我國貿易、科技等領域造成衝擊;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但是,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只要信心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正如今年工作報告強調,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問題,更要堅定發展信心。我國具有顯著的制度優勢,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豐富人力人才資源等諸多優勢條件,有長遠規劃、科學調控、上下協同的有效治理機制,有需求升級、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廣闊增量空間,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這艘巨輪必將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今年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等,並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提出了年度工作安排和重點任務; 主張「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協同以及與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增強政策合力」,打好政策「組合拳」,務實推動「十四五」規劃順利收官、「十五五」良好開局。
今年工作報告特別注重高質量、抓改革、惠民生、強信心,改革更成為報告中特別重要的關鍵詞,全文共出現了四十多次,具體部署推動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等標誌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在消費投資、教育科技、「三農」工作、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部分也都提出了改革任務要求。透過改革激發發展動能,彰顯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決心和定力,切實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國家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香港一直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在改革開放40多年歷程中地位獨特、貢獻重大、作用不可替代。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今年工作報告中指出,「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這充分顯示中央高度重視、大力支持香港發揮好「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的獨特作用,加強與國際全方位合作,貢獻國家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方面,香港一方面要鞏固與傳統歐美市場的交往合作,持續憑藉完善的金融體系和監管機制,吸引全球資本和金融機構匯聚。另一方面,香港必須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和合作夥伴。在這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地區等新興經濟體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這些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市場潛力巨大,對金融、貿易、投資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香港可以充分發揮在金融、法律、會計、諮詢等專業服務領域的優勢,為這些地區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從而實現互利共贏。
除了經濟貿易層面的合作,香港還要在文化文明層面加強與國際社會的交往合作。文化是連接人心的橋樑,也是增進相互理解和友誼的重要紐帶。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擁有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優勢。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藝術展覽、學術交流等,香港可以向世界展示其多元文化的魅力和包容性,增進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了解和認同,推動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增進中外文明互鑒互信,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