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兩會建言】進一步放寬港互認基金銷售比例上限
近年來,隨着「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交易所買賣基金(ETF)通」以及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等機制的相繼推出,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不斷深化,為兩地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也為金融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今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通過完善離岸人民幣市場、優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以及提高支付結算便利等措施,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這些舉措旨在提升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場的競爭力,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流入,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截至去年4月底,滬深港通北向交易為內地股市帶來了超過18,000億元人民幣的淨資金流入,南向交易則為香港股市帶來了超過31,000億港元的淨資金流入。數據充分反映了近年來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政策的深化效果,以及香港與內地金融合作的緊密程度。
隨着互聯互通機制的不斷完善,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其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性愈發突顯。通過優化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香港不但能夠為內地企業提供更廣闊的融資平台,還能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人民幣資產配置選擇。同時,支付結算的便利化將進一步提升市場的效率和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增強市場的吸引力。
因此,民建聯建議:
第一,進一步放寬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的市場銷售比例上限,由80%增至更高,以滿足內地投資者的海外投資需求,推動兩地資金流動和市場活力。
第二,推動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常規化發行,組織境內主體在香港有序發行短、中、長期人民幣債券,完善在港債券收益率曲線,提升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