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諫議】創新變革把握機遇 助力國家拓展「朋友圈」
鄧飛 特約評論員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昨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任內第二份政府工作報告。透過這份報告,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最新的國情,以及國家如何主導經濟社會民生等各方面的發展。
國家「進」的步伐更堅實有力
在回顧2024年的工作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雖然過去一年面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及綜合國力均持續增強,經濟規模穩步擴大,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4.9萬億元人民幣,增長5%,增速位列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30%,國家外匯儲備超過3.2萬億美元等。國家「穩」的態勢鞏固延續,「進」的步伐堅實有力,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展望2025年,政府將繼續打好政策「組合拳」,並推進一系列重大計劃,包括: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同時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推進人工智能和高新科技的應用,以產業創新帶動經濟發展等。2025年的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目標增長為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在促進就業創業方面,將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的就業創業渠道,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型就業形態的保障,提升技能人才待遇。在教育方面,亦會擴大高中階段學位供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這些目標,不僅清晰具體,還可量化,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政府工作的「KPI」。政府工作報告並強調,宏觀政策將更加注重民生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經濟政策的重點轉向惠民生、促消費,通過提振消費暢通經濟循環,並以消費升級帶動產業升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港須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強提到,中央將全面準確、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立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同時,他強調支持香港和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此外,報告還提到要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包括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
今年的兩會正值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及「十五五」規劃籌劃之年,這是總結過去、謀劃未來的關鍵時刻。對於香港而言,「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八大中心」定位、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確立的「三中心一高地」,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都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過去,香港採取「積極不干預」的政策, 這已不能滿足新時代需求。香港需要將「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有機結合,積極對接國家戰略,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創新變革推動香港各項工作開新局。
當前國際地緣政治日益複雜,香港作為國際「超級聯繫人」的角色面臨更大挑戰。在國際局勢波詭雲譎的背景下,香港應抓住機遇,助力國家拓展「朋友圈」,尤其在推動金融和創科發展方面,香港需要創新思維,助力國家提升國際競爭力,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發揮內聯外通的橋樑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