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中國GDP增長目標5% 財策續加力 適時降準降息保流動性充裕 力促樓市股市健康發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珏 兩會報道)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日上午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目標定為5%左右,與2023年、2024年持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下調至2%左右。為實現目標,今年中國財政政策力度繼續加大,財政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貨幣政策「適度寬鬆」,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並將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
對於當前形勢,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清醒看到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國際看,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可能對中貿易、科技等領域造成更大衝擊。從國內看,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別是消費不振。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賬款拖欠問題仍較突出。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民生領域存在短板,一些地方基層財政困難。
在此背景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李強表示,提出上述預期目標,綜合考慮了國內外形勢和各方面因素,兼顧了需要和可能。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既是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支撐,並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銜接,突出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的鮮明導向。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體現了在就業總量和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背景下,加大穩就業力度的要求。
CPI漲幅目標調整為2%左右
在連續四年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設定為3%左右之後,2025年CPI漲幅目標調整為2%左右。李強表示,其目的在於通過各項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關係,使價格總水平處於合理區間。實現這些目標很不容易,必須付出艱苦努力。
在宏觀政策取向上,李強表示,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後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據形勢變化動態調整政策,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
財政政策方面,今年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赤字規模5.6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9.7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2萬億元。在新增赤字外,還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重點用於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今年合計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11.8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9萬億元,財政支出強度明顯加大。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億元。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
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貨幣政策方面,今年將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等的支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開放試點
另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政府工作十項任務(見表),其中包括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鼓勵外國投資者擴大再投資,支持參與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切實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採購等方面的國民待遇。
2025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
●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
●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糧食產量1.4萬億斤以上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珏
政府工作十大任務
●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
●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着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發展空間格局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綠色轉型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