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港聲】開源AI 勢不可擋

●作者在深圳字節跳動分享AI應用心得體會。
●作者在深圳字節跳動分享AI應用心得體會。

  創新從邊緣開始,創新從青年開始。

  在國家的發展中,只有大部分人或全部人都強,才是真正的強大。

  DeepSeek實在太火了!竟然一連5天開源底層算法,加上國內外推出各種新模型,這周真是十分熱鬧!香港也吃上了這一波開源大模型紅利,運用開源的DeepSeek+本地數據庫,推出HKGAI V1(香港仔)大模型。香港終於不缺席了?有網友調侃,再缺席就得「吃席」了!因為內地開源模型強大,香港才能借力硬搞了微調才上了半個台階。問題是香港不缺席之後,下一步如何發展?香港有沒有可能像杭州一樣出「六小龍」?香港AI尤其是在人才方面以及研發模型、應用、智能體、賦能產業方面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香港不只是需要研發人員,更要培養大量的AI應用型人才、既懂AI也懂產業的複合型人才,才能真正落地。

  在香港數字政策辦公室協調下,約70多個香港特區政府部門已參與試用「香港仔」輔助處理文書工作。下一步,是不是應該像全球各地一樣,認真地加快AI應用於優化政務和產業效率?

  什麼是效率?大家能想像在內地,用AI短短數天時間籌備,就可以在一個平常的周日下午,舉辦一場23個城市同步,線下4,000人齊聚,線上數萬人圍觀,一起切磋AI,玩轉DeepSeek的活動嗎?

  在內地的十多年,我參加了不少科技與文藝的論壇會議,2月23日的這場AI活動,讓我感到十分特別。參加者大部分是青年,也有小部分中年及家長帶着小孩的,大家都熱情地奔着一個目標:個人如何用AI在工作生活學習中變得更高效和強大。

  我與這個社群的接觸,大約是在去年年初,朋友推薦我在一個「飛書」的共享文檔——WaytoAGI。發起人AJ和很多有心人,用互聯網開源的思維和方法,大家可以在文檔上了解AI行業的最新消息,學習各種AI的工具和技能,「讓每個人的學習過程少走彎路,讓更多人因AI而強大」。這份文檔由社群共同創作並免費公開,很多熱心的朋友,分享自己在AI各種工具的心得體會及具體使用方法,讓更多人學習。

  提示詞生成圖文視頻、智能體、工作流、AI編程等,大量的資料,都可以免費學習,不用再有什麼新模型或工具出來,就被各種蹭信息差流量的課程「割韭菜」了,雖然信息差永遠存在,但套利時間越來越短,就剩下那麼幾天時間販賣焦慮。更長久的做法,把AI用到改造自己工作和產業的效率或範式上,或是創造出用戶願意付費的AI應用;做AI能力培養就參考開原始碼做法,把優質的課件或教材免費開源,另外提供附加價值的付費服務。

  活動中我遇到很多十分優秀又有AI動手能力的年輕人,他們將大模型、智能體、飛書多維表格、扣子、Trae-AI編程、生成圖文音樂視頻等等各種AI玩得十分溜。這些年輕人的分享讓我大開眼界,讓我了解到原來還有大量AI工具可以運用,亦可自創AI工具賦能個人或產業需求。可預見的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不少產業的商業模式在卷到極致後,會被AI應用催動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與範式改變,從而影響社會的各種改變。隨着AI能力的高速發展,加上個人對AI工具的認知和熟練度,技術趨向平權,只要有創意和思路,都可以用AI替我們生成和打磨應用產品。個人+AI「超級個體」,「一人公司」,「少數幾個人+AI」公司,能預見將從今年開始大量興起。「人民用AI強則國強」,這很有可能是解決大量人口就業和創業的社會方案。

  在深圳活動上,我分享了用DeepSeek+AI編程工具,如何歸納分類及分析我在這專欄已寫的25萬多字,我知道我個人對AI的認知,卷不過互聯網大廠的年輕高手,在使用工具上不一定是最優解,但分享就是最好的學習。分享後,有不少人加我微信,有感謝啟發與學習的,也有一起探討優化方法的,我想,這正是開放式社群的魅力所在,讓每個人更快升級。

  現場我亦提出一起探討AI如何賦能文旅產業,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及產業發展,拚的是對AI和行業的綜合認知及經驗,需要實事求是,而機會主義、經驗主義、教條主義都是不可取的:「科學認識客觀世界,技術改造客觀世界,AI賦能我們去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

  人機結合,以人為主。

  ●作者/圖片:文旅部 香港青年中華文化傳播大使梁家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