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縣域經濟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鹿邑範式」 河南鹿邑:老子故里展新韻 產業繁星耀中原







李祖玄元誕此鄉 渦河浪湧五千章 粉拂掃盡人間色 鼎鼐調來天下香
在中原經濟版圖上,鹿邑縣正以獨特的文化基因和創新實踐,書寫着縣域經濟發展的時代答卷。這座地處豫皖兩省交界處的古城,既是道家始祖老子誕生地,更是「中國化妝刷之城」「中部地區最大的火鍋燒烤食材基地」,該縣通過「產業興城、文化立縣」戰略,構建起文旅融合與現代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鹿邑縣以「文化為魂、產業為體、創新為翼」的發展模式,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文:李小偉、張一婕、吳夢達、張秋艷 攝影:閆廣軍、厲佳、王文正
老子文化:千年智慧賦能現代文旅的「破圈密碼」
「鹿邑不僅是道教的根,更是中華文化的魂。」台灣省林圓安道長的感慨,凸顯鹿邑在中華文化中的獨特地位。新年伊始,到鹿邑縣太清宮和明道宮中祭拜老子的遊客絡繹不絕,古城牆下精彩絕倫的表演展現出老子故里的文化底蘊;老子文化博物館中緩緩流動的虛擬場景,讓遊客穿越千年與先哲對話。老子思想跨越千年風霜,在這片古老的土地煥發出耀眼的光輝。
依託老子文化和生態環境,將《道德經》哲學融入文旅實踐,抓住全省老莊元典文化旅遊區建設機遇,全力創建5A級景區,推動老子故里旅遊區提檔升級,全力打造「老子道德經·中華文化新地標·世界旅遊目的地」。
科技助力文化傳承,「虛擬現實+老子文化」成功出圈。在老子文化博物館,270°環幕投影與AR技術讓遊客能沉浸式體驗,親手「書寫」《道德經》竹簡。老子文化產業園還打造特色文創,像《道德經》套筆和「道德經數字藏品」,經區塊鏈技術限量發行,成為年輕遊客追捧的「文化潮品」。
千年智慧與現代文明碰撞,激發老子文化新魅力。鹿邑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串聯澄明產業園等旅遊資源,打造「文化遊+工業遊」示範基地,弘揚文化與工業美學。老子研究院開展「道德文化普及活動」,深入農村辦講座、贈書籍,用「道德文化牆」裝點鄉村。
2024年,鹿邑文化活動不斷,紀念老子誕辰展演、老子元典文化論壇等成功舉辦,世界道教聯合會首屆道祖故里朝宗法會也在此舉行,鹿邑被定為5年一屆的會址,鹿邑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同時,明道宮遺址公園等建設穩步推進。
化妝刷產業:從「尾毛小村」到「美麗經濟」的全球逆襲
「世界尾毛看中國,中國尾毛看鹿邑。」鹿邑,這個傳統農業縣,化妝刷產業的發展充滿傳奇。張店鎮宋坑村村民謝國銀偶然發現,廢棄羊尾毛加工後能出口創匯。當時鹿邑養羊成風,在他帶動下,尾毛加工小作坊迅速興起。曾經平平無奇的宋坑村,如今年產值超2億元(人民幣,下同)。而鹿邑,更是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妝刷生產基地,人造毛產量佔全球85%,化妝刷出口量佔全國90%以上。
面對大批本地人在沿海地區創業就業的現實,鹿邑縣2016年實施「鳳還巢」工程,加大對返鄉創業扶持力度,規劃建設1,500畝的化妝刷產業園,提供土地、貸款、房租等諸多優惠政策,吸引人才回歸、技術回鄉、資本回流,全國各地鹿邑籍化妝刷產業老闆紛紛回鄉創業,鹿邑化妝刷產業迅速崛起。
鹿邑化妝刷產業持續奮進,謀求轉型升級。從最初的尾毛加工,到產品代加工,再到全力打造自主品牌。在政府助力下,當地企業組建研發團隊,借大數據剖析消費需求,成功推出「蔻蓮娜」「惠姿蔓」等63個自主品牌,研發出14大類100多個新品種,獲授權專利超200項,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
銷售模式也在積極變革。河南正一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秦方華介紹,他們大力拓展線上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渠道,依託京東、抖音、亞馬遜等國內外電商平台,與精英營銷團隊緊密合作。為推動全縣化妝刷行業電商發展,秦方華還義務承擔行業電商培訓。目前園區已建成60多家電商平台,拉動行業綜合銷售額40多億元,提供8,000多個就業崗位。
化妝刷製作工藝精細,為培養技術工人,鹿邑縣將「人人持證、技能河南」與勞務品牌職業技能培訓深度融合,編製《河南省化妝刷地方標準》及技術規範,創新「企業培訓中心+以工代訓+企業自主評價鑒定」模式。「鹿邑化妝刷製作工」亮相全國勞務協作大會。
為順應產業高質量發展潮流,鹿邑縣設立化妝刷產業提質升級辦公室,推動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標準化、數智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前行。如今,鹿邑縣化妝刷產業園規模龐大,擁有163家規模以上企業,每年生產1.5億套化妝刷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突破130億元,帶動就業6.6萬多人。從「中國化妝刷之城」到瞄準「世界美妝之都」,一把小刷子,刷出了鹿邑驚艷世界的「美麗經濟」。
澄明攜手鍋圈:打造中部地區最大火鍋燒烤食材基地
初春時節,在鹿邑縣澄明食品產業園的智慧工廠內,處處瀰漫着溫暖誘人的火鍋香氣,精準配料、自動灌裝、巴氏殺菌……一台台全自動化智能生產設備在「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手下高效有序運作。澄明食品如一棵迅速生長的參天大樹,短短幾年就在鹿邑牢牢扎根,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近年來,鹿邑縣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以鍋圈食匯供應鏈和萬家門店為渠道,華鼎冷鏈為聯結,澄明食品產業園為平台,構建起涵蓋種植養殖、單品工廠、包材輔材、冷鏈物流、供應鏈金融的全要素產業鏈,形成三二一產聯動新格局。2,000多名農民變身「產業工人」,4,000多個就業崗位讓群眾在家門口增收。
鹿邑縣秉持「創新為要」,加速創新成果轉化。中國農業科學院在產業園建立成果轉化基地,中原食品實驗室與產業園協同成立創新實驗室,鼓勵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提升創新能力。
鍋圈食匯作為重要銷售終端,全國超萬家門店收集市場需求,為產業園企業提供大量訂單。企業按需生產,帶動宋河鎮3.5萬餘畝辣椒種植基地和太清宮鎮萬頭肉牛養殖基地建設,農民們從傳統的農業生產者,逐漸轉變為與產業緊密相連的參與者,實現了身份的轉變和收入的增長。
「我們建設『透明工廠』,將智能產線、學術報告廳、露營基地等配套設施對外開放,面向全國開展工業研學遊活動。近期還推出『老子養生鍋底』,將鹿邑藥膳文化融入火鍋底料,打造『火鍋+文旅』新IP。」鹿邑澄明食品產業園總經理楊明玉介紹,產業園以「教育+旅遊+美食+文化」的跨界形式,建立「農民+員工+企業」的深度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好地享受到食品產業和旅遊業發展紅利。
「澄明速度」背後是鹿邑營商環境的提升。鹿邑縣通過搭建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實現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打造企業找得到、信得過、靠得住的「娘家人」。在「鹿邑溫度」的催生下,鹿邑縣澄明食品產業園已建成14家現代化食品工廠,集採統銷,形成強大的產業合力,產值超40億元(人民幣,下同),稅費突破1億元,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火鍋燒烤預製菜食材基地,正向百億級食品產業集群邁進。
文旅融合的創新發展、美妝和食品產業的從無到有,背後是鹿邑人不服輸、不認命的韌勁,和敢闖敢試、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從太清宮的晨鐘暮鼓到食品產業園高效運轉的產線,從《道德經》的千年智慧到美妝化妝的創新出海。鹿邑縣的發展實踐印證了一個真理:唯有將地域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將傳統產業升級為現代集群,才能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贏得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