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GDP增長目標5%

財策力度續加大 力促樓市股市健康發展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目標定為5%左右,與2023年、2024年持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下調至2%左右。為實現目標,今年中國財政政策力度繼續加大,財政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貨幣政策「適度寬鬆」,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並將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
對於當前形勢,工作報告提到,要清醒看到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國際看,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可能對中貿易、科技等領域造成更大衝擊。從國內看,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別是消費不振。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賬款拖欠問題仍較突出。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民生領域存在短板,一些地方基層財政困難。
城鎮調查失業率約5.5%
在此背景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報告並提出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見表)。
李強表示提出上述預期目標,綜合考慮了國內外形勢和各方面因素,兼顧了需要和可能。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既是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支撐,並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銜接,突出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的鮮明導向。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體現了在就業總量和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背景下,加大穩就業力度的要求。
財政政策方面,今年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赤字規模5.6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9.7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2萬億元。在新增赤字外,還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重點用於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今年合計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11.8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9萬億元,財政支出強度明顯加大。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億元。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
貨幣政策方面,今年將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的支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開放試點
另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鼓勵外國投資者擴大再投資,支持參與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切實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採購等方面的國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