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愛自己多一些
馬海寧 學研社成員
去年筆者因手術住院,身上插滿喉的三數天,只能躺在病床眼望天花板,隔着布簾去察聽身邊事。
住的是婦科病房,病友年齡相若。病友甲早我一天做手術,當我還處於麻醉後的混沌狀態時,已聽到她聲如洪鐘地在談天,探訪親友由早到晚絡繹不絕,探病成為周日好去處。他們的快樂氣氛也感染到我,隔着布簾聽他們聊天,成為我最大的娛樂。
病友甲手術成功,開朗正面,下床走了幾個圈只有少許頭暈,家人都讚她叻女。晚上,我突然被一些耳語聲弄醒,聽到一名男子和她低聲說話,都是一些私密話題,如金錢和保險理賠等。雖未能聽到細節,卻有一段讓我心酸。男子說:「你也就不要再為子女買這麼多保險了,早已超出你的負擔,你又不是什麼有錢人。」二人再說下去,是今次住院費用,迷糊間我又睡着了。
相比把醫院當打卡點的親友,這名男子的真誠讓我動容。猜不透他們的關係,也許是遠房親戚?男閨蜜?甚至是保險代理?是誰都不重要吧。對了,病友甲的丈夫只來探望過一次,大約半小時。筆者不禁在想,表面樂天堅強的她,內心又是怎樣的風景?
筆者術後第二天來了病友乙,說話嬌滴滴,由丈夫和媽媽陪同入院。手術後她被推回病房,幾名女親友隨即騷動,當場切檸檬,說檸檬香氣能更快地讓麻醉藥消散。不理此舉是否有醫學根據,這一室清香,讓我心情也好起來。病友乙的丈夫對她照顧無微不至,但她似乎康復得未如理想,經常頭暈嘔吐,連說話也無力,別說落床走動。丈夫帶讀幼稚園的兒子來探望,小孩不懂事在病房奔跑,丈夫只好馬上帶他離開,臨行前我聽到病友乙唯一一句中氣充足的話:「阿仔,聽日默書呀,記得溫書。」
病榻數日,感慨良多。在男主外、女主內外的社會,中年婦女上有父母,下有孩子,說不定還有一個像孩子的丈夫,生活實在太不容易。後天就是國際婦女節,願各位姊妹先要愛自己,照顧好身心靈健康,才能為身邊人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