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佔先機/「數字基建」加速 支撐AI發展

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勢頭迅猛。特別是DeepSeek橫空出世,更加速了數字化浪潮向縱深發展,有關「數字基建」的話題也越發引起各界重視。通常來講,數字基建是指能夠體現數字經濟特徵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涵蓋5G互聯網、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數字基建也構成了新基建的重要支柱之一。
作為AI三大要素之一,算力被視作為大模型訓練推理提供底層支撐的基礎設施。工信部等六部門發布的《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提出,2025年全國算力目標中智能算力比例達到35%。回顧2024年,電信、移動、聯通等相繼在北京、上海、呼和浩特等地布局智能算力集群,紛紛在「數字基建」的新賽道搶佔發展先機。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數據局等今年初聯合公布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內地將「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橫向聯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基本格局。」外界分析認為,這意味着內地將開啟新一輪以數據為中心的數字基礎設施布局,相應的建設步伐也將加速向前。據指引,到2026年,內地將完成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頂層設計。到2028年,建成支撐數據規模化流通、互聯互通的數據基礎設施,實現全國大中型城市的基本覆蓋。到2029年,基本建成國家數據基礎設施主體結構,初步形成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基本格局。
國家數據局副局長沈竹林日前公開表示,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將帶動數據流通利用以及網絡、算力、安全等設施的建設和升級,促進社會有效投資。據業界初步估算,數據基礎設施每年將吸引直接投資約4000億元人民幣,帶動未來五年投資規模約2萬億元人民幣。國家數據局將繼續支持技術先行先試,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加大各類資金支持力度,推進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