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透視/東方之約:牽動全球目光 解碼「中國之治」\鄭曼玲
3月4日,隨着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隆重開幕,2025全國兩會時間正式開啟。這場春天的盛會,不僅是中國政治生活的大事要聞,更是一場牽動全球目光的「東方之約」。兩會的議題既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計劃書」,也是世界觀察中國治理邏輯的「解碼器」。
處於「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謀篇之時的關鍵節點上,今年的全國兩會被視為檢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色、校準未來發展航向的關鍵平台。經濟增速預期目標如何設定、民營經濟的活力怎樣激發、科技創新如何加速布局……每一項議題都關乎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也牽動着全球經濟的脈搏。
2025年還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3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需要在全國兩會上進一步細化「施工圖」、敲定「責任書」。
外界普遍關注,新一年中央將祭出怎樣的改革組合拳,如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以制度重構釋放14億人的內需活力;如何刀刃向內打破「隱形藩籬」、消除行政壁壘,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如何在「一老一小」、教育醫療等方面不斷增強百姓的獲得感,以改革破題攻堅提升基層民生福祉。
可以說,中國兩會釋放的信號,不僅是國內經濟發展的「指南針」,更是全球經濟復甦的「強心劑」。世界期待從兩會中讀懂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增長的「密碼」,更期待於中國的增長中搭上快車、分享紅利。
與此同時,兩會還是中國對外事務的重要「發聲場」。從「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生根,到全球發展倡議的蓬勃興起,中國以開放的姿態、務實的行動,不斷為世界提供穩定性和確定性。國際社會希望通過中國「兩會」上開放透明的信息交流,捕捉到更多和平、合作與發展的信號,期待中國在「做好自己的事」中貢獻公共產品、回答世界之問,在推動多邊合作、化解地緣衝突中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
歷史總在關鍵處落筆。處於承前啟後的時間坐標點,2025全國兩會必將像一個棱鏡,折射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多維光譜。這裏有頂層設計的宏闊,也有民生溫度的精微;有破立並舉的勇毅,也有謀定後動的從容。當世界在不確定性中尋找錨點,中國以這場春天的對話告訴世人:發展的真諦,從來不是獨舞者的炫技,而是與時代同頻、與世界共鳴的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