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集/夢回虞姬\利 貞
期待了整整一年,香港中樂團的音樂會《虞姬夢》終於要在本周六三月八日上演了。
一年前,當我得知國際知名作曲家瞿小松與香港中樂團一起,為樂迷獻上一場關於虞姬的音樂會時,就無比期待。《史記·項羽本紀》中,關於虞姬只有寥寥四字──當項羽身陷絕境,悲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時,「美人和之」。史書未有記載虞姬究竟唱了什麼,只側寫聽完她的歌唱「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在絕境之中,虞美人究竟「和」了什麼?
瞿小松先生說:「這個故事不是『霸王別姬』,而是『姬別霸王』。」一句點醒夢中人──在傳統的,以項羽為中心的「英雄末路」故事中,虞姬只是他在失去軍隊與權力、野心與未來之後,再失去的一個人。如地裂山崩之時在眼前被摧毀的最後一朵嬌花,縱使絕美縱使悽婉,卻也只是大悲劇中的一個小裝飾。「虞姬夢」則是通過今天的旋律轉換千百年的歷史視角,當霸王感嘆「這場戰爭原本我可以打贏」的時候,虞姬卻已然超越了兒女情長、超越了王朝更迭,她尋求的,是「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的普世之願。
在「虞姬夢」奏響的那一刻,歷史書上那個單薄而柔弱的身影,似乎比她身邊頹然的霸王,更加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