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思考/「內聯外通」是香港金融業發展活力之源\陸文英
金融業是香港經濟的核心命脈,而「內聯外通」是香港金融業發展壯大的活力之源。今天,內地與香港金融「雙向開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不僅為內地企業提供了更多融資管道,也吸引了更多的國際資本持續從香港進入內地市場。因此,如何加快香港深度對接國家戰略,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正成為特區政府及香港金融業界制定未來發展大計的根本思路。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2月在澳門發表的重要講話,概括了繼續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需要把握好的四條規律,其中包括要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夏寶龍主任在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指出,港澳「內聯」、「外通」兩頭都要到位,最大限度對內對外釋放「一國兩制」制度紅利,把香港、澳門國際品牌擦得更亮,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更大作為。
在中央支持下,香港加強「內聯外通」動作頻頻,成果豐碩。特別是香港與前海的深度融合發展所取得的進展。前海作為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得到了港深金融界人士的高度重視及積極支持。滙豐、瑞銀等420家金融機構已入駐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香港金管局與前海管理局合作,在跨境金融數據互聯互通、跨境融資便利化、QFLP試點及深化跨境金融創新,促進港粵金融業機制的深度融合銜接,共同建設深港核心金融圈發展的基礎落實方面取得的良好實效,成為港深金融互聯互通合作的典範。
前海金融支撐大灣區發展
尤其是在「制度創新」方面,累計已推出創新成果835項,全國複製推廣達94項。前海營商環境已十分接近香港。今年,前海將基本實現與香港金融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前海金融對大灣區發展的支撐作用將全面彰顯。
香港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透過增加創新科技產業的資金投入,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半導體、新能源等新興領域。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升級,更好地促進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要加快北部都會及河套香港園區建設,使之成為香港與灣區其他城市互聯互通合作的重要平台。
金管局去年以來在「內聯」「外通」方面銳意進取、成效卓著。內聯方面,日前中國人民銀行與金管局聯手推出六項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包括進一步優化擴容「債券通」(南向通)等強化金融互聯互通的新措施。另外,金管局正與人行緊密合作,建立香港快速支付系統(FPS)與內地網上銀行支付系統(IBPS)之間的互聯。
外通方面,金管局與巴西央行和泰國央行建立了新的跨境合作夥伴關係,金管局推出Ensemble項目沙盒,支持代幣化及央行數碼貨幣(CBDC)項目,並在初期運用代幣化存款和CBDC,探索代幣化用例。金管局亦以創始成員身份加入LF Decentralized Trust,與其他成員就分布式分類賬技術(DLT)金融市場基建的互通性,特別是在區塊鏈和數字身份項目方面合作。金管局還聯同國際結算銀行(BIS)、阿聯酋央行、英國金融業監理局、香港大學等,合作推行探索透過實現跨境資料可攜性來減少全球金融交易障礙和成本的Aperta計劃,藉以提升銀行數字化能力。
在金融行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銀香港「內聯外通」成績斐然,工作廣泛而凸出,在業界中頗具代表性。該行作為全球清算量最大的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多年來致力通過財富管理配套,促進跨境理財資金雙向流動,該行已與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CNAPS)、深圳金融結算系統(SZFSS)建立連接,為市場提供全面的跨境資金清算服務,積極參與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和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通過豐富的人民幣產品及廣闊的人民幣應用場景,滿足個人、企業和金融機構日益增加的人民幣金融服務需求,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開拓新興市場匯聚財資活水
香港的金融機構要有更進一步的創新發展思維。未來要着力在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等九個東南亞國家地區設立分支機構,這一方面能有力促進增強香港與東盟地區的經濟與金融合作,也使能有效培育和擴大人民幣市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形成一個多贏局面。
展望未來,海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仍有廣大的發展空間,香港金融市場將持續鞏固與歐美等傳統市場的聯繫,並積極開拓新興市場,特別是東南亞、中亞等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地區。香港將繼續成為國家及世界金融市場的重要交匯點,匯聚更多財資活水。業界將繼續把握國家戰略帶來的機會,加快改革促興,積極推動更多機制創新及強化各方的互聯互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