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看兩會/投身灣區 成創科弄潮兒


  在位於深圳前海的辦公室裏,王柏榮(圓圖)專注地刷新着網頁,仔細瀏覽着每一條全國兩會的最新動態。這個曾在北京大學求學和工作的香港青年,心裏始終牽繫着國家大政方針的每一個重要信號。因為這些年來,正是國家一次次釋放惠港新政,深刻影響着這個港青的人生抉擇。

  「我剛到北京時,港人在辦證、開戶、租房等程序都很複雜,一度讓我打起了退堂鼓。」王柏榮對大公報回憶說,「是兩會上,許多代表委員提出的議案、提案和建議,引起了國家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最終促成了人才流動、留居生活等多項惠港舉措的落地,讓很多港青能夠安心在內地學習、工作,也讓我在環境迥異的北方扎下根來。」

  扎根北京後,他和幾位朋友成立了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青年事務委員會,希望「給在北京的港青一個家」。接下來,在各方支持下,王柏榮等策劃籌辦超過50次大型活動,為近萬人次的京港青年交流搭建了穩固的橋樑。

  慢慢地,這個香港青年越來越能理解國家政策的設計初衷,也越來越融入這片古老廣袤的土地。2018年,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他主動請纓參加扶貧工作,到廣西防城港市掛職鍛煉。看到當地農村小學教育設施缺口較大,他積極聯絡在北京的香港青年捐贈電腦和學習用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以後,借助兩會平台,許多代表委員都就加快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推進產業數字化建設建言獻策,不少建議陸續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中,不斷推進優化政策措施,幫助港青們減輕創業負擔。

  「如今,我已回到粵港澳大灣區,在深圳前海從事科創領域的創業。身邊的很多同事都是香港人和港澳高校的畢業生。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他們很方便就住進人才公寓,有更多的精力可以投入到高精尖產業的研發和推廣中。」王柏榮說,「隨着兩會推進更多惠港政策的出台,北上創業者的發展前景也越來越廣闊、順暢,從去年開始,我們的創業項目也逐步走上正軌。」 大公報記者張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