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集/日資看淡美債 轉買中國國債\大衛

  圖:人民幣債券不單穩定,而且回報吸引,這些都是中國國債成為外資吸納對象的主要原因。
  圖:人民幣債券不單穩定,而且回報吸引,這些都是中國國債成為外資吸納對象的主要原因。

  今年首兩月日圓成為表現最佳的主要貨幣,兌美元累升約半成,反映日資加快從美元資產班師回朝。更重要的是,日資持續出現大手減持近年表現令人失望的美國國債,轉買穩性高、回報吸引的人民幣債券,其中中國國債成為主要吸納對象。

  美國特朗普政府落實向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加徵關稅,挑動大規模貿易戰,加速資金從美元資產出逃。近期國際資金流向出現明顯變化,一是DeepSeek大模型震撼全球科技界,引證中國科技進步,不讓美國專美,資金乘勢由高估值的美歐股市轉投包括港股在內的亞洲股市。二是日圓匯價走勢由弱轉強,兌美元升破150關,企於149水平,見近3個月高位,導致日圓套現交易進一步拆倉,即沽出包括美國股債在內等金融資產,套取資金償還日圓借貸,令美股、美債價格持續受壓。

  日圓套息拆倉 美元資產沽壓增

  值得留意的是,踏入2025年以來、美元資產價格進一步受壓,美股、美債、美元同步走弱,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衝擊全球,不得人心,削弱各國持有美元資產信心。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25%關稅如期推進,又無理對中國再加徵10%關稅,並可能加大對華芯片業限制,但上述連串措施只會反損美國企業利益及產業發展,且遭遇報復性關稅的打擊,美元資產最終成為全球沽售對象,從標普指數、納斯達克指數相繼在年內由升轉跌可以反映出來。

  值得留意的是,特朗普表明不滿日圓持續貶值,對美國不公平,看來日圓兌美元弱勢將會逆轉。其實,日本貨幣長期貶值不利自身投資及消費,近月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升幅為3%,為16個月以來最高,有進一步加息需要,遏抑通脹之餘,更有助支撐貨幣匯價回升。今年首兩個月,日圓兌美元上升5%,成為表現最突出的非美元主要貨幣,市場增加押注日央行進一步加息,日本30年期國債息曾上升至2.37厘,為2008年10月以來最高,似乎投資者預期年內日本利率再加息一至兩次,迫使日圓套息交易加快拆息,即沽出股債等金融資產,套現償還日圓貸款,預期美債沽售壓力持續加大。

  人民幣債券受捧 港金融受惠

  美債禍不單行的是,近年愈來愈多日本資金鍾情中國國債,一定程度增加美債沽壓,出現沽美債轉吸人民幣債券的情況。據美國媒體報道,已有日本基金帶頭買入中國國債,相信起着牽引作用,吸引更多日資流入人民幣債券市場,香港金融市場也將受惠其中。事實上,中國國債穩定性、回報率相較美國國債更加吸引,去年不計匯率因素的中國國債整體回報達9%,與近年美國國債平均回報普遍見紅成強烈對比,難怪日本央行持續減持外匯儲備中美債比重。去年12月日本再拋售273億美元的美債,持倉降至1.06萬億美元,很快會跌破萬億美元大關。

  美債務恐爆煲 須警惕黑天鵝

  美債危機顯現,全球投資信心不斷下降。美國10年及30年期國債沽壓頗大,近日債息續在4.5厘及4.3厘的高位徘徊。在高息環境持續下,美國出現債務爆煲的可能性愈來愈高。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發表家庭債務和信貸報告,去年第四季信貸拖欠率上升至3.6%,為2020年第二季以來最高,可見美國家庭無力還債問題逐步惡化,需提防債務黑天鵝。

  美債危機四伏,已失卻避險功能,包括日資在內的環球資金轉投中國國債趨勢將會持續,增強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