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大灣區發展快馬加鞭 香港創科只爭朝夕\李繼亭
全國兩會正式開幕,中國發展世界矚目。當今世界政經形勢動盪變化,中國發展的穩健前行,為世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如何把握住中國發展機遇,成為世界各地關注的重點議題。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之下,香港兼具「一國」之本、「兩制」之利、三地優勢,獨特地位日益彰顯。在國家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闊步前行的歷史機遇面前,香港要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快大灣區一體化發展,以創科為突破點推動發展邁向新的台階。
國家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謀篇布局之年。全國兩會將釋放出更加清晰的發展信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精會神抓好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也為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做好準備。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不斷向廣度和深度延展,中國改革發展任務之艱巨繁重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形勢同樣也是前所未有。就在昨日,美國當局宣布對中國產品再徵收額外的10%關稅,香港特區同樣被納入其中。但正如過去美國發動的貿易戰、關稅戰、認知戰無法得逞一樣,中國發展以更加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香港特區的發展同樣勢不可擋。國家高質量發展為香港提供了強大的動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奠定了強大的應對風險能力。
在昨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婁勤儉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重大國家戰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全力支持香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粵港澳居民「心聯通」不斷提升。從經濟情況看,5年多來,大灣區經濟總量上升至超14萬億元。從要素流動看,粵港澳三地貨物、資金、人員流動更便捷,「1小時生活圈」從發展願景成為生活現實。從民生角度看,在中央大力支持下,香港多措並舉增加房屋和土地供應,解決居民住房問題;澳門協和醫院建成使用,增加了醫療資源供給。從法治建設看,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下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的高度認可。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開展專題調研,推動大灣區建設把「一國」之本、「兩制」之利、三地優勢結合好。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為港澳未來發展指路引航。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蛇年新春假期結束後,第一時間南下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對大灣區建設之下兩地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設,寄予殷切期望。應當看到,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香港近年加快了融入大灣區發展的步伐,創科協同發展更是快馬加鞭。
特區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推出多項舉措推動創科發展。例如,今年內,推出「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將通過100億港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還籌備推出1.8億港元的「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豐富香港的初創生態圈。不久前,香港首個建基於DeepSeek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式發布,展現了兩地強大的協同創新能力,也反映出香創科的強勁勢頭和發展前景。
加快灣區一體化建設
香港創科發展的信心和底氣,來自於「一國兩制」之下「內聯外通」的優勢,來自於中央的全方位支持,來自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強大支撐,更來自於國家強大的創科實力。且不說「杭州六小龍」所引發的世界性震撼,國家在個各領域的創科表現都呈全方位的躍升。
本周一,美國喬治敦大學「新興技術觀察項目(ETO)」在其網站發布一份報告表示,2018年至2023年間,全球發布約47.5萬篇與芯片設計和製造相關的論文,其中34%的論文有來自中國機構的作者參與,中國成為芯片設計和製造方面最大的研究論文產出國,領先於美國等其他高產國家;而在芯片研究高質量論文方面,中國同樣高居榜首,在所有芯片設計和製造相關的被引用的論文中,50%的論文有來自中國機構的作者參與,遠遠拋離其他國家。
國家的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建設,為香港創科突破的強大支撐。今天開幕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為今年發展提出新的目標以及推進政策,為世界各地發展帶來機遇,更是香港的機遇。儘管面臨各種風險挑戰,儘管發展之路不會一帆風順,但正所謂「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國家發勢不斷向前邁進,香港只要團結一致,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拚經濟、謀發展,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