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玉言/香港的氣息\小 杳

  圖:香港茶餐廳的點心。\作者供圖
  圖:香港茶餐廳的點心。\作者供圖

  看到蔣勳的一段話,「在台灣這個島嶼上生活久了,嗅覺裏是會留下很多記憶的,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我愛這個島嶼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它的好多氣味。而那個鹹鹹的、潮濕的氣味是我在歐洲聞不到的,它會瀰漫在空氣裏,變成我身體的一部分。」「午後雷陣雨過後,整個空氣裏會有一股潮濕的香味」。突然心有戚戚。

  城市的氣質裏,一定帶有她獨特的氣息。比如我的故鄉,溫潤的空氣中,含着魚乾醬鴨的鹹香,梅乾菜筍乾的陽光味,老天井老屋還有一股從雕花窗櫺、烏瓦滲出來的陳年物氣,那是老城的古早味。

  香港這本線裝豎版與銅版彩印交織的混搭書,亦有其獨特氣息,如同這座城市,歷史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交織碰撞,氣息也是mix的。

  香港的氣息板塊交錯。鵝頸橋到金鐘之間,是老灣仔的老港味,二十四小時蒸騰着小店小館的鑊氣煙火氣;中環皇后大道以北的填海區「長」出來的摩天大樓裏,瀰漫着濃濃淡淡的香氛,也有法餐的葡萄酒香、意式甜點的烘焙香;石板街到大館再至西港城一帶,老中環到上環至西環之間,是另一種老港味,有陸羽茶室傳統點心的奶香,有鏞記燒鵝皮脆肉嫩的酥香,有樂古道的古董陳氣,有荷李活道的咖啡香,有泰菜咖喱蟹的濃香糯米芒果的酸甜,有海味街魚鯗蝦醬的海貨香煲仔飯鍋巴的焦香……司徒拔道、灣仔峽道、麥當勞道至堅道,依太平山蜿蜒,是參天大樹和各種知名不知名花草的清香,盛夏也滲着幽幽陰涼。到了海濱,自西環碼頭走過中山公園、港澳碼頭、中環碼頭、會展中心,腳力夠勁的還可以繼續東行,過維園至北角,可一路嗅賞維港的大海氣息。

  香港的海水很乾淨,少有腥臭氣,透澈澄明,時藍時綠,時見小魚群戲而過。魚喜歡的,人亦可喜。觀可悅心境,聞可抒胸臆,游可洗凡塵。乘天星小輪七分鐘到尖沙咀兜兜風,夜色氤氳,大口呼吸,是一種愜意的帶有催眠誘惑的天然鬆弛氣息。乘舟渡往海上,任何一片海任何一座島,海的氣息、陽光的氣息、雲的潮濕氣、野草的清香氣……蒸騰跳躍,充溢周遭。此時,你會覺得全身上下、從裏到外通透又平和,沒有一絲濁氣。一場馭風航行,一段酣暢淋漓的呼吸,彷彿過了一生。

  香港的氣息藏在細節裏。清晨叮叮車緩緩駛過街角,蒸籠的香氣透過木梗窗鑽進鼻腔。熱氣騰騰間,蝦餃Q彈、燒賣軟糯,年邁的阿公阿婆不緊不慢地享用早茶打發時間;西裝襯衣的白領身背雙肩包,手握一杯黑咖啡,嚥下最後一塊菠蘿包,黃油在齒間化開時,腳步已衝過斑馬線。報攤阿伯將報紙一疊疊擺好,買報的人備好零錢,打個招呼拿報走人。

  公寓弄堂口一家小店,白天賣毛巾掛飾,晚上賣雞蛋格仔餅。放工回來天天路過,焦糖的甜香絲絲縷縷,好聞極了。忍不住買下一個,到家一吃─哎,太甜了!從此只芬芳鼻腔,口舌不念。灣仔道與軒尼詩道交界處,糖水舖、涼茶比鄰而開,暑氣濕盛時來一杯紅豆薏米水、龜苓膏,舌尖微苦微甜。薑汁撞奶、杏仁茶、陳皮紅豆、昆布糖水、腐竹糖水……豈有煩惱能逃得過一杯糖水的撫慰?

  日月星街、石水渠街的黃屋藍屋,老舊唐樓牆壁爬滿歲月的痕跡,雜貨舖裏擺放着各種眼熟的小物件,從復古的搪瓷杯到舊枱燈,無一不散發着懷舊的氣息。老式收音機天線彎折如問號,彷彿仍在接收六十年代的月光。泛黃照片背後是流年歲月漫漫往事。

  香港的氣息是彩色的。午後皇后街轉彎處,陽光灑在電車鐵軌上,灑在披掛時尚的車身上,款款而行,優雅如「香港小姐」。黃昏時分從office小跑奔至海濱,夕陽投射海面,半江瑟瑟半江紅,雲朵忽而橙紅忽而粉紫,船隻快艇一艘艘由遠而近駛來,歸鳥啾啾三五成群,飛過林立的高樓大廈,隱入遠山。維港的霓虹在暮色裏漸次亮起,尖沙咀和中環寫字樓的玻璃幕牆化作巨型調色盤,光影斑駁。站在金鐘過街天橋俯瞰,霓虹車流,手機慢門拍出流光溢彩,快節奏有了油畫效果。香港變身不夜城。

  中餐館白灼菜心裹着鑊氣,清蒸魚白切雞肉嫩味鮮,火候欠一分嫌生多一分嫌老,剛剛好。油雞舖老闆掀開竹編籠屜的剎那,金黃脆皮下滲出琥珀色的汁液。蘭桂坊的音樂震耳欲聾,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匯聚於此,這家喝半杯威士卡,那家喝一扎啤酒,夜半牽着狗狗晃晃悠悠呼嘯而歸。

  香港的氣息裏,還有Connie家的潮州凍魚、陳太家的米粿,有好大哥自製的滷麵、阿明的小火鍋,有黃Sir家共享敏姐手作的餺餅、Chloe用心尋找的法餐,還有小夥伴們一起包的餃子和鵝頸橋的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