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真相系列專題[中]/美國禁毒不力 甩鍋中國轉移視線

  左圖:美國民眾舉着死於芬太尼的親友照片在白宮門前示威,批評美國政府禁毒不力。\美聯社;右圖:美國總統特朗普。\路透社
  左圖:美國民眾舉着死於芬太尼的親友照片在白宮門前示威,批評美國政府禁毒不力。\美聯社;右圖:美國總統特朗普。\路透社

  美國芬太尼危機愈演愈烈,根源在於「止痛藥文化」帶來的巨大需求和美國政府禁毒不力。美國政客們不去尋找解決方案,反而甩鍋卸責,近年不斷炒作「來自中國的芬太尼前體經墨西哥加工成毒品輸入美國」,誤導國內外輿論,並藉機挑起關稅戰。有分析指出,美國此舉完全是本末倒置,轉移視線,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會導致美國國內芬太尼濫用問題進一步惡化。

  【大公報訊】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後立即開始打「芬太尼牌」,以此為藉口向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揮舞關稅大棒。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競選期間,美國兩黨都將芬太尼氾濫歸咎於邊境問題,並將芬太尼危機與移民問題混為一談,以煽動選民情緒,為自己謀取政治利益。美媒指出,這是非常危險的短視行為,政客們的言論旨在傳播恐懼,而非基於真相。

  研究邊境問題的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沙爾政策與政府學院教授科雷亞─卡布雷拉表示,特朗普在2016年首次競選美國總統時便建立了「美國優先」的政治敘事體系,側重於強調限制移民、加強邊境安全和打擊販毒。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內利用芬太尼問題服務自己的其他政治議程,包括推動修建美墨「邊境牆」、要求中國「配合」美國禁毒等。如今,特朗普政府故伎重施,圖謀像過去一樣把禁毒不力的責任推卸給中國、墨西哥等國,同時利用芬太尼危機在美國國內的高關注度,為其醞釀發動的關稅戰提供所謂合理性。

  美國「濫藥」名聲在外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芬太尼類藥品生產國和消費國。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023年美國執法部門緝獲的含有芬太尼的藥丸數量超過1.15億顆,是2017年的2300倍。美媒表示,幾乎所有的芬太尼走私都是為了滿足美國消費者的需求。德國之聲亦指出,全球絕大多數的非法芬太尼使用和相關死亡事件都發生在美國,這是「止痛藥文化」等美國社會的獨特因素所致。

  美國製藥行業自上世紀末開始兜售「鴉片類藥物無害論」,醫藥代表以各種手段鼓勵醫生多開處方藥,藥店也大力推銷,令美國社會形成濫用鴉片類藥物的「止痛藥文化」。藥企還長期資助美國政客,游說他們放寬對鴉片類藥物的監管。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健康醫學中心副教授帕拉馬爾去年5月表示,如今成本更低的合成鴉片類藥物芬太尼已佔據美國毒品市場。「(芬太尼)藥丸易於運輸和偽裝,也容易銷售,畢竟美國人愛吃藥已是名聲在外。」

  美國社會深層矛盾尖銳

  還有分析指出,美國社會不公、貧富懸殊、種族矛盾等問題日益嚴重,中產階級衰落、年輕群體對未來失去信心,深感生活艱難,很多人通過吸食毒品緩解壓力。在此背景下,芬太尼危機加劇,暴露出美國社會深層矛盾與國家治理失靈。一名美國網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芬太尼並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失意和無助的人們做着失意而無助的事情。」

  面對美國國內芬太尼濫用愈演愈烈的局面,美國政府和政客在減少國內毒品需求、加強處方藥管控、強化毒品危害宣傳教育等真正關鍵的工作上無所作為,反而不斷「甩鍋」中國,炒作所謂「來自中國的芬太尼前體經過墨西哥加工成毒品輸入美國」等說法,誤導國內外輿論。這種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會使美國國內的藥物濫用問題更加嚴重。

  弗吉尼亞州農村地區的基層醫生澤伊表示,到目前為止,美國仍未從一場「該國獨有的危機」中吸取教訓,消除藥企對藥品監管和政治問責的影響。澤伊直言,真正的問題出現在制度結構上,美國必須改變現在這個「允許製藥業對醫療專業人士、政府監管和國會產生如此重大影響的體系」。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