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一粟/大市波動 短線留意績優股\谷運通
周二港股遭遇兩大負面消息衝擊:全球電動車龍頭配股集資高達430億元,納指大跌2.6%,不過市場先跌後回升,更一度出現倒升,港股的表現顯示市底不俗。雖然如此,部分強勢股紛紛跌破10日線,走勢仍然整固為主。港股已進入年報發布期,可關注業績可能性超預期的個股,其中包括地區性(廣州、深圳)的教培龍頭、中醫診斷和生物創新藥龍頭等。
港股在上周五急回近800點後,周一和周二表現靠穩,隨着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市場氣氛趨向觀望,但美股的暴跌和焦點股的抽水,令樹欲靜而風不止。只是恒指從1月低點18671點急升至上周的24076點,在近一個半月時間內累積升幅高達5400點,升勢過急難免引來回吐壓力。以往年「兩會」港股表現不溫不火的特點,正好讓大市有時間調整。盤面所見,部分細價強勢股已回落至20天均線以下,但大價強勢股才剛剛失守10天線,技術上還有進一步的下調壓力。
行業方面,過去幾個星期升幅驚人的機器人、AI(人工智能)等科技類主題開始震盪回調。外圍方面,美國發出進一步加徵關稅的威脅,全球貿易摩擦增加,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提升。雖然中國經濟也會受到衝擊,但從近期發布的一些月度數據來看,比如製造業指數、內房銷售等,顯示國內經濟已出現平穩回升的跡象,若「兩會」再有政策加持,相信將提振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信心。
中長線布局AI產業鏈板塊
今年「兩會」可以關注供需兩端的結構性政策:需求側重點關注以舊換新加力擴圍、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高養老金、提高醫保補助、提高生育補貼等潛在政策方向;供給側政策則有望推動部分產能錯配的舊經濟行業出清,另一方面有望支持AI+引領的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其中鋼鐵、光伏可能是受益供給側政策的兩個行業。
整體而言,短期留意績優股,中長期繼續留意AI產業鏈調整帶來的機會,特別是跟雲相關的細分行業龍頭,以及數據中心供應商等,若相關個股調整至20至50天平均線,可考慮分階段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