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美國封鎖 中國芯片找到新出路
【大公報訊】記者郭瀚林、凱雷北京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再次對華發動關稅戰,從特朗普第一任期揮動關稅大棒至今,對華行動仍在加碼。回溯這八年中美間的博弈,央視旗下新媒體博主「玉淵譚天」梳理商務部相關數據發現,自2018年以來,美國打壓中國半導體芯片有一條清晰的主線,即從單個公司中興、華為到圍追堵截整體行業,全面加強打壓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先進製程能力,進而細化明確轉向人工智能方向,意圖通過鎖住前沿的發展空間,進而從更高維度打壓鎖死中國整個芯片產業的發展。美國意圖通過限制人工智能芯片出口,圍堵中國AI發展,但數據曲線顯示結果恰恰相反,中國芯片產業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直到中國今天有了DeepSeek。拜登政府時期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曾公開承認,封鎖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是「愚蠢的行為」。
「玉淵譚天」調查發現,中國半導體一邊被美國圍追堵截全面制裁,一邊發展壯大自己。就在美國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制裁高峰的2023年,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汽車市場對半導體的需求增長了15%,相比之下,手機等通訊設備市場降低了1.8%,個人電腦降低了7.1%,數據意味着變化,事態已經出現了轉折。即長期以來,推動全球半導體行業增長的最大動力,來自手機和個人電腦,這些設備用的芯片越小,就越便攜,所以就推動了全球半導體行業對於2納米到3納米的工藝的需求。而當今,半導體市場增長動力越來越多地向着汽車領域傾斜,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成熟製程芯片的應用比例高達90%,而這正是中國所長。中低端芯片藉着中國汽車產業等的發展,找到了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