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學童超重普遍率見11年新低

●本港2023/24學年接受健康檢查的小學生超重(包括肥胖)普遍率為16.4%,是自2014/15學年的新低。圖為本港小學生回校上學。 資料圖片
●本港2023/24學年接受健康檢查的小學生超重(包括肥胖)普遍率為16.4%,是自2014/15學年的新低。圖為本港小學生回校上學。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根據衞生署的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本港15歲至84歲人士中,超重和肥胖的普遍率從2014/15年的50%增加到2020至2022年的54.6%,而到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周年健康檢查的學生中,小學生的超重(包括肥胖)普遍率由2022/23學年的19.5%降至2023/24學年的16.4%,是自2014/15學年的新低。不過,中學生的超重(包括肥胖)普遍率維持在20%的高水平。

  在香港,成年人按體重指數介乎23至25以下屬超重,而體重指數達25或以上屬於肥胖。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於昨天世界肥胖日表示,全球多項研究顯示,肥胖程度增加,死亡率亦隨之遞升。肥胖是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心臟病、中風、二型糖尿病、癌症、肌肉骨骼疾病和睡眠窒息症。為達至及維持健康體重,市民應從小實踐健康生活,包括保持均衡飲食、多做體能活動和減少久坐的時間。

  他表示,衞生署一直與其他政府部門和社區夥伴合作推廣健康生活模式,包括「星級有營食肆」運動、「幼營喜動校園計劃」、「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以及「日行萬步」活動等。行政長官李家超於2024年的施政報告已宣布訂立全生命周期健康促進策略,並強化衞生署的「全校園健康計劃」。

  同時,為了把醫療系統及大眾思維由過往的重治療轉化為重預防,特區政府正改革醫療服務,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提供健康促進、健康風險因素評估、疾病篩查及慢性病管理服務。地區康健中心亦舉辦不同類型的健康推廣活動,包括指導市民健康飲食模式、體重管理和運動課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