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冀智能化降物流成本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新地宣布投入至少4億元升級其機場空運中心大樓的設施,航空發展與機場三跑道系統諮詢委員會委員胡百浠昨日對香港文匯報指出,新地今次升級優化包括提供更智能、更符合客戶需要的倉庫及物流配套設施,對跨境商貿企業必然有幫助,因整個運輸流程更智能化,減省人手成本,令航空運輸業更順暢,物流成本有機會降低。

  預留土地支持跨境電商活動

  「香港國際機場的國際網絡一向較鄰近大灣區的其他機場較有優勢,但其他機場如深圳機場在設施上都急起直追,香港亦需要繼續進步,才可以鞏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以防止客戶流失,轉至其他機場。」他認為,跨境電商仍是一大趨勢,機管局已預留機場島南面貨運區土地,支持轉運及冷鏈高增值貨運,同時支持跨境電商活動。對電商市場而言,美國屬於大市場,但現時最大的挑戰來自貿易戰的影響,建議業界可以發掘其他市場,如歐洲、東南亞等。

  恒生大學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黃彥璋指出,留意到很多貨運代理人如DHL等都陸續在港興建新的倉庫,反映需求依然在增長中,目前的運力尚未得到完全優化,如航空業的硬件設施有所提升肯定會更好。長遠而言,香港的地位、人才和設施相對於其他大灣區機場來說仍有優勢,運輸及物流局和其他持份者正研究如何在未來3年到5年內提升香港航空中心的地位。

  盼規管航空公司燃油附加費

  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會長黃達勝亦表示,面對廣州、深圳力爭成為國際航空樞紐,它們在短途國際航線對香港已形成全面競爭,而長途航線上競爭力也不斷加強,香港必須在軟硬件上再努力。另外,內地個別機場對貨運航班提供各類支持和大額補貼,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等亞洲國家都對航空公司的燃油附加費有規管,相反香港既沒有補貼,也欠缺對燃油附加費之規管,不少中小企及外商已投訴相關成本正不斷上升,從而削弱香港機場及整體吸引力,希望當局能針對性積極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