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手記】繡出民族錦繡 講好文化故事

●金瑞瑞
●金瑞瑞

  彝族刺繡,是流淌在我們彝族人民血液裏的藝術,承載着千年的歷史與文化。

  這些年,我帶着彝繡一步步走出家鄉的大山,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台。還記得第一次把彝繡帶到巴黎時裝周,當模特們穿着繡滿精美彝繡圖案的服飾走上T台,台下響起的陣陣驚嘆和掌聲,那一刻,我內心的驕傲簡直要溢出來。曾經,這只是我們彝族姑娘們在自家小院裏的手藝,如今卻能在世界時尚中心綻放光彩。每一針每一線,都像是在訴說着我們民族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示着彝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後來,我們又把彝繡帶到了首都北京,楚雄還成功舉辦了第二屆楚雄時裝周。在那些聚光燈下,看着人們被彝繡深深吸引,我更加堅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們彝族的瑰寶值得被所有人看見。

  帶動身邊姐妹們一起創業致富

  把彝繡推向世界的過程中,我也收穫了另一份巨大的喜悅,那就是帶動身邊的姐妹們一起創業致富。曾經,很多彝家姐妹為了生計不得不背井離鄉,去遠方的城市打工。但現在不一樣了,隨着彝繡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姐妹回到了家鄉。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心靈手巧的彝家阿妹加入到刺繡行業中來。2024年,我創辦的公司年產值超過1,500萬元(人民幣,下同),當地繡娘人均月收入從564.6元增加到3,140元,固定用工繡娘人均年收入2萬至4萬元不等。她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既能照顧家庭,又能掙錢補貼家用,真正實現了顧家、掙錢「兩不誤」。

  我還記得有個叫阿依的姑娘,以前家裏特別困難,丈夫身體不好,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要照顧,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她回到家鄉加入我們的刺繡團隊後,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賦,很快就掌握了各種刺繡技巧。現在,她每個月的收入不僅能滿足家裏的日常開銷,還能給孩子買新衣服、交學費。每次看到她臉上洋溢着的笑容,我心裏就特別欣慰。像阿依這樣的姐妹還有很多,她們在彝繡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也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一根繡花針繡出億元大產業

  我們楚雄州所有鄉鎮、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都成立了彝繡車間和彝繡作坊,全州有彝繡經營戶500多戶。通過「繡品變商品、繡片變名片、秀場變市場」,一根繡花針繡出了億元大產業,還帶動2,000多名殘疾人就地就近就業。看着這些數據,我知道,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作為人大代表,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未來,我會繼續努力,把彝族刺繡技藝傳承得更好,講好彝繡文創產品背後的民族文化故事。我希望能帶着家鄉的繡娘們,把楚雄彝繡推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我也會把姐妹們的心聲帶到全國兩會上,關注更多社會民生領域的問題,為大家爭取更多的福利和支持。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繡出更加美好未來,讓民族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永遠閃耀,讓姐妹們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全國人大代表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魯氏彝繡第八代傳人 金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