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關稅 港企突圍之二】港企老闆忙探路 擴張越南廠房產能 勞工成本搶高兩成 港穗設跟單團隊

●AMP在越南順化的製衣廠車間,主要生產運動服裝如衝鋒衣、滑雪外套、羽絨服等。
●AMP在越南順化的製衣廠車間,主要生產運動服裝如衝鋒衣、滑雪外套、羽絨服等。

●有港商將部分產能轉移去越南。
●有港商將部分產能轉移去越南。

●成漢文化用品越南工廠車間一角。
●成漢文化用品越南工廠車間一角。

●AMP創始人、港商李寶昕於2021年在越南順化買地建廠,2023年底投產,現有員工500人。
●AMP創始人、港商李寶昕於2021年在越南順化買地建廠,2023年底投產,現有員工500人。

●港企成漢文化用品董事長董偉東指,越南去年的地價上漲了四成,工資亦上漲超過一成。
●港企成漢文化用品董事長董偉東指,越南去年的地價上漲了四成,工資亦上漲超過一成。

●胡力恒(下圖)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工廠車間的一角。
●胡力恒(下圖)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工廠車間的一角。


  美國強行於3月4日起對華輸美產品額外加徵10%關稅,對中國出口企業而言無疑雪上加霜。產品出口美國的生產商,不得不出招應對。不少廠商都把廠房搬遷到鄰近的東南亞地區,早已在當地有設廠的也紛紛擴大產能。記者採訪大灣區港企獲悉,近日多家港企老闆或高管正趕忙前往越南的工廠考察和了解當地工廠生產的情況。有港商表示已經把對美出口業務的八成訂單和產能從大灣區搬到越南,但當地不但地價漲四成,工人的工資也比去年漲了一到兩成;也有港商在越南設廠後,在香港和廣州設立跟單團隊。●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深圳報道

  美國作為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去年底再度躍升為中國第二大出口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達5,246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了約5%。早在2018年特朗普對中國加徵25%關稅時,大量大灣區港企、民企和外企已經掀起東南亞投資潮,其中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成為重鎮。自今年2月1日起,短短一個多月美國便兩度對華加徵關稅,再度引發一輪香港和內地企業搬遷潮。之前已經在東南亞設有工廠的港企和內企,最近又紛紛轉移產能,以規避高額關稅、增加產品競爭力。記者日前採訪了三家港企老闆,其中兩位已經人在越南,正在當地考察工廠經營情況和將內地產能轉移。

  在深圳從事文具用品生產的港企成漢文化用品董事長董偉東,最近正忙於在越南的工廠出差。

  「我這幾天正在越南工廠持續開會,了解工廠生產能力和情況。現今因為美國的關稅問題,有不少香港企業和內地企業的老闆或高管前來越南考察生產情況,主要對美的出口型企業都有計劃搬到中國以外的東南亞,或者其他地方的國家和地區。因為越南距離中國較近,東南亞國家中我們的首選就是越南。也因為現在越南與美國的關係還可以,暫時還是可以規避關稅。」董偉東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越南地價一年漲四成

  他告訴記者,由於大量中國企業搬遷入駐,現在越南的地價上漲得飛快。「我們2017年在越南北部河內興安省投資建設的工廠,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為了轉移產能,公司今年又在工廠旁邊買地興建10萬平方米廠房。」他說, 「現在買地貴很多,要120美元一平米,當地2024年的土地價格較2023年上漲了四成。」

  談到越南工廠遇到的其他問題和挑戰時,董偉東坦言「現在請人難,因為大量中國企業將產能轉移到越南,加劇了對勞工資源的爭奪,導致人力供給不足。現在工廠工人月工資是800萬到1,000萬越南盾,折合約2,500到3,000元人民幣,比去年上漲10%-20%。」

  對於如何解決請人難問題,董偉東稱,「盡量多招外省工人,包括來自越南中部和西部的工人,另一個方法是加快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對人手的依賴。」

  八成美國訂單轉到越南

  「目前越南工廠工人有2,000人,為了應對產能的不斷增長,僅在今年就新增了1,000人。現在深圳工廠人數不斷下降,如今僅剩下1,000多人,人數較2023年底減少了40%。現在我們出口美國的近80%訂單和產能都轉到越南了,在深圳工廠生產的產品,主要出口到那些沒有加徵關稅的國家,如歐洲、日本等。」

  另一位從事電動工具生產的深圳港企順景園精密鑄造老闆蔡子芳也身在越南,正值美國加徵關稅之際,他在越南的工廠有100多人,深圳工廠的產能也在逐步轉移過去。

  發展自動化節省人手

  多年前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設有工廠的港商成興塑膠製品董事長胡力恒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在吉隆坡租的工廠面積大約800平米,每平米租金約合人民幣20元。「現在我們加大力度向美國客戶推薦馬來西亞生產的產品,當訂單大幅增長時將會增大廠房面積和擴大產能。而當地工廠會大力發展自動化,降低對人力的依賴,因為馬來西亞本地人力資源並不是很充足,不少要依賴外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