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跨資產合作 港吸全球投資 港交所與迅清結算簽備忘 提升港發債中心地位


金管局夥拍港交所共同提升香港的金融基建。金管局旗下營運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的迅清結算有限公司(下稱「迅清結算」),昨與港交所簽署合作備忘錄,這兩個分別營運香港固定收益產品及股票存管業務的平台,將從包括提升股票類產品和固定收益產品之間的跨資產效率;擴大內地債券作為抵押品的使用;提升香港作為發債中心的地位;以及發展亞洲的國際中央證券託管平台(ICSD)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迅清結算於2024年在港註冊成立,是外匯基金的全資附屬公司。2025年1月起正式投入服務,協助金管局執行CMU的營運及業務發展工作。金管局計劃將CMU發展成為亞洲主要的國際中央證券託管平台,目的為將中國與全球債市融匯成一個無縫網絡。今次迅清結算和港交所加強合作,將可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風險管理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余偉文:為建多元化資產存管平台鋪路
金管局總裁及迅清結算董事會主席余偉文昨日表示,是次與港交所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標誌着一個重要里程碑,兩大平台的策略性合作,將為香港長遠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資產存管平台鋪路。他說,CMU的債券託管總額於2024年底達到創紀錄的4.8萬億港元等值。未來,迅清結算和港交所將共同努力擴大香港中央證券存管機構(CSD)的資產類別和版圖。此外,雙方會聯手展開推廣活動,在吸引更多投資者的同時,推動更多發行人在港發行並存放債券,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發債中心的地位。
他續表示,自2017年債券通「北向通」啟動以來,目前已有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的830家國際機構投資者,登記通過此渠道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當中,超過六成的CIBM海外投資者交易是透過債券通在CMU進行清算與結算。2021年「南向通」開通後帶來另一大突破,推動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急速增長,存放在CMU的離岸人民幣債券總額,從2021年的約2,63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4年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翻近四倍。這些數字充分表明,投資人民幣債券已成為一個大趨勢。
陳翊庭:力拓FIC市場培育豐富生態圈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亦在網誌表示,港交所通過現貨證券市場和股票衍生產品,已經建立了多元化的產品生態圈,展望未來,固定收益和貨幣 (FIC) 市場將是港交所重點拓展的領域之一。為進一步連接資本與機遇,港交所將大力發展固定收益和貨幣市場,在這一資產類別上培育出一個同樣豐富的產品生態圈。相信這個生態圈的形成將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風險管理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地位。
她表示,在過去十年,內地的固定收益市場迅速發展,規模激增了五倍,目前已經高達24.6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內地一直在推動市場改革,包括加強與全球市場的互聯互通。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預期內地固定收益市場將持續高速增長,而且,內地固定收益市場與離岸固定收益市場的互聯互通也將增強。這將為全球投資者分享中國成長的紅利帶來巨大的全新機遇。
港交所場外衍生品合約價值去年增逾倍
她又指,債券市場的繁榮離不開固定收益衍生品的發展。固定收益市場的另一個基石就是運作良好的衍生品市場,它讓投資者可以有效地管理風險。為此,港交所提供了多種匯率期貨,還建設了專為場外交易的利率和貨幣衍生品提供結算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場外交易結算公司),並積極參與互換通的建設、連接在岸和離岸市場。在互換通的巨大貢獻下,港交所的場外交易結算量近年來快速增長,2024年港交所場外結算公司結算的衍生品合約名義價值創歷史新高,達1.19萬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