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婁勤儉回應美媒提問 指開源共享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DeepSeek興起可見中國科技創新包容

●3月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婁勤儉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新華社
●3月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婁勤儉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兩會報道)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4日舉行,大會發言人婁勤儉在一個半小時裏,回答了人工智能、民營經濟立法進程、地方政府化債、軍費等13個焦點問題。作為計算機專業出身的電子信息專家,婁勤儉在答問時為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點讚:「DeepSeek公司取得的重大進展,代表着一批中國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崛起,由中青年組成的主創團隊正在挑起中國科技事業進步的大樑,值得點讚!」

  有美國媒體針對DeepSeek提問說,DeepSeek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在讚賞的同時,也有國家擔心自身國家安全受到影響。婁勤儉在答問時表示,DeepSeek公司堅持開放開源的技術路線,開源共享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的普遍應用,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通過DeepSeek這類公司的興起,「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科技發展上的創新性和包容性」。

  中國高度重視AI風險防範

  婁勤儉本科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系,並取得工學博士學位,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早年間長期從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曾親歷中國自主創新研發北斗導航的艱辛過程。婁勤儉以手機系統舉例說明技術開放共享的重要性:塞班系統曾經是手機操作系統的霸主,但由於採取封閉開發模式等原因走向了衰弱;安卓系統和ARM技術通過開源和開放協作,遵循科技發展規律、順應科技發展潮流,贏得了市場認可。堅持創新、開放共享、增進人民福祉才是正確選擇。

  婁勤儉認為,人工智能大幅提升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也必然會對生產關係產生影響。但他直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伴隨一系列難以預知的風險挑戰,在安全、社會治理、道德倫理等方面帶來眾多新課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風險防範。

  反對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

  婁勤儉強調,中國依法保護數據隱私和安全,同時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反對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推動彌合科技鴻溝,避免科技創新成為「富國和富人的遊戲」。中方願同世界各國一道,繼續為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增進各國人民福祉而努力。

  熱點問題 發言人這樣說

  關於經濟前景:

  ●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

  關於置換債務:

  ●2024年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置換債券額度已全部發行完畢。2025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發行相關工作已經啟動。這有效防範化解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力保障了地方財政平穩運行,支持推動了高質量發展。

  關於民營經濟促進法:

  ●草案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兩個健康」寫入法律,把黨中央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舉措上升為法律規範,將推動法律盡快出台。

  關於國防費:

  ●中國國防費從2016年起連續9年保持個位數增長,國防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多年維持在1.5%以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