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消費場景更多元 香港盛事經濟迎活水

  圖:3月1日,香港啟德體育園開幕,當日中國乒乓球運動員樊振東的粉絲到場支持偶像。\中通社
  圖:3月1日,香港啟德體育園開幕,當日中國乒乓球運動員樊振東的粉絲到場支持偶像。\中通社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其中,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場景的多元化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博士後研究員郭寒冰表示,這些變化不僅體現在內地各大城市,也輻射到香港這一國際大都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2025年新春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在提振消費的具體舉措中,把大力支持居民增收放在了首位,提出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費能力。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提振消費必須先改善收入。改善工資性收入需要從促進就業入手,繼續做好穩就業工作,特別是青年人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改善經營性收入需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規範涉企執法行為。

  隨着收入的增加,國內消費場景也日益多元化。郭寒冰表示,以香港為例,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宣布,2025年上半年將舉辦至少93項盛事,預計將吸引約84萬旅客參與,為香港帶來約33億港元的消費額,經濟附加值約為18億港元。

  在收入和消費場景雙重利好的推動下,國家進一步出台系列提振消費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不僅有效提振了消費信心,也促進了消費市場的持續繁榮,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郭寒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