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管框架/學者:「僱傭制」提升司機服務表現

政府計劃推行一系列提升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措施,包括強制要求所有的士必須安裝攝錄系統,以及司機要提供至少兩種電子支付方式。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透露,計劃於今年第二季向立法會提交修例。
議員:網約車發牌 需避免全職化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向《大公報》表示,政府引入的士車隊等措施,對提升司機服務質素會有明顯提升。但現時高峰期截的士難,要進一步優化的士政策時,要處理好運力與需求這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他說,網約車供應有彈性,可補充的士在高峰期運力的缺口,建議政府向網約車發牌,但牌照會有別傳統的士牌照,亦要規管和限制網約車全職化,避免搶的士生意。
政府早前指要立法規管網約車平台,會在今年內訂定規管框架。曾任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的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副院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向大公報記者表示,由於的士牌價昂貴,現時大部分司機向持有牌照的牌主租車,兩者並非僱傭關係,未有懲罰機制,難以監管表現。他建議由政府成立一家管理公司,與的士司機建立僱傭關係,規定車主必須經由管理公司物色和聘請司機,較容易控制司機的服務表現。他說,網約車和的士各有需求,政府可充當中間人角色,例如成立一個基金,抽取網約車一部分車酬納入基金,或多收稅款,再按比例發派給現有的士牌持有人作為補償。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向《大公報》表示,應開放所有禁區予的士上落客,以及所有隧道免收費,增加的士競爭力。他又說,非法白牌車在香港存在多年,政府責無旁貸,應全力打擊,亦建議修例加大懲罰力度,如扣留或充公白牌車。\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