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河蚌「打點滴」 山下湖珍珠養殖向「綠」而生

  圖:創新養殖方法,珍珠量質雙升。
  圖:創新養殖方法,珍珠量質雙升。

  早在宋代,中國就開始了人工養殖珍珠。《文昌雜錄》中記載:「有一養珠法,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開口,急以珠投之……頻換清水,經秋即成珠矣!」

  勤勞的山下湖人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也開始了珍珠養殖。歷經半個多世紀發展,技術的不斷創新推動山下湖珍珠產業迭代升級,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新型養殖技術也應運而生,走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化道路。

  在浙江清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珍珠智能化養殖基地,水面上均勻排布着一排排的透明「塑料球」,這其實是懸浮式自動升降掛養裝置。在鋪設好的主水管道下,懸浮掛養着珠蚌,通過電腦遠程控制,就能定時定量地對珠蚌進行精準的滴灌式投喂。

  「通過給珠蚌『打點滴』,我們從根源上解決了水體污染。」該公司董事長郭偉鋒介紹道,貝類生物是公認的治水利器,菌、藻、貝能串聯起一套完美的水體修復生態鏈。通過創新珍珠養殖模式,珍珠原珠產量提升了6倍以上,且出產的珍珠整體在直徑、體色、光潔度等指標上均有提升。他感歎,技術變革背後,是向「綠」而生的初心。「我們為魚蚌類生物修復家園,從而獲得了優質的淡水珍珠。這就是自然給人類的回饋。」

  美國養殖珍珠協會主席Jeremy Shepherd在了解了如今山下湖珍珠養殖方法後,驚歎不已。「過去數十年,山下湖珍珠以驚人的發展速度,重新定義了珍珠產業的邊界。尤其在生態養殖方面,山下湖珍珠始終圍繞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走在行業前沿。美國珍珠養殖協會願與山下湖珍珠加強生態養殖、環保加工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珍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