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壓力/香港仔隧道或加價 業界憂替代路線擠塞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政府將檢視各條政府隧道及主幹道收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3日)舉例,香港仔隧道收費已有超過30年沒有調整,目前有替代路線,即使調高收費,也不會出現擠塞,可達到分流效果。不過,中國香港汽車會永遠榮譽會長李耀培指出,替代路線薄扶林道彎多路窄,增加車流有機會引致塞車。
陳美寶表示,目前全港十八條政府隧道,只有八條收費,香港仔隧道和城門隧道已有超過30年沒有調整收費,目前部分隧道有了替代路線,即使調高收費,也不會出現擠塞,可達到分流效果,會以用者自付和公共交通工具優先原則考慮。
翻查運輸署資料,目前不設收費的十條政府行車隧道,包括:將軍澳隧道、啟德隧道、長青隧道、南灣隧道、觀景山隧道及機場隧道、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龍山隧道/長山隧道、屯門─赤鱲角隧道、將軍澳─藍田隧道;另外,香港仔隧道和城門隧道劃一收費五元,獅子山隧道、尖山隧道及大圍隧道則收費八元。
另外,大老山隧道和大欖隧道收費區採用非劃一收費;三條過海隧道,即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和西區海底隧道則採用「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
以港島南區西部為例,目前對外交通主要依靠路面交通工具,香港仔隧道以外的替代路線,薄扶林道和域多利道是連接該區至中西區的主要道路,不少巴士及小巴會取道這兩條道路。
中國香港汽車會永遠榮譽會長李耀培認為,政府面對財赤,以「用者自付」和「公共交通工具優先」原則,實屬無可厚非,但如果各條政府隧道及主幹道調整收費,由免費變成收費或加價,必定對駕車人士和職業車司機帶來負擔,期望政府審慎考慮。
李耀培表示,以香港仔隧道為例,目前收費五元,若然加價至八元或十元,仍屬勉強可以接受,如果加幅更高,部分駕駛者或會改行「替代路線」,薄扶林道彎多路窄,較大機會引致塞車。\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