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眼錄/孔德沚\劉 俊
茅盾作為文學大師名滿天下,他的太太孔德沚卻未必有很多人知道。我的導師葉子銘教授是茅盾研究專家,我最早就是從他那裏聽到孔德沚這個名字,後來又從一位師兄那裏聽說了一些孔德沚的軼事。最近在《點滴》上讀到孔明珠的文章《我的姑媽孔德沚》,才對孔德沚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身為茅盾太太,孔德沚的一生着實令人敬佩。
孔德沚與茅盾是各自爺爺定的「娃娃親」,茅盾父親得知消息後一口答應,只是提出兩個條件:「女孩子不可纏足、要讀書」,然而這兩條在孔德沚「過門」之前孔家並未嚴格執行,所以等孔德沚與茅盾成婚時,她在文化程度上與茅盾是有距離的。雖然茅盾對此並不在意,但孔德沚「是個好勝心強的女子」,在茅盾母親陳愛珠的幫助下,她開始識字並以二十「高齡」去上小學讀女校。從家鄉到上海與茅盾生活在一起後,她不但生兒育女,而且在丈夫的引導和支持下,開始「參加婦女運動搞宣傳,在夜校教女工識字」──這表明孔德沚很早就參與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婦女運動,並與這一運動的早期領導人王會悟、張琴秋、楊之華等並肩戰鬥。
茅盾在流亡日本期間感情發生變化,孔德沚得知後忍辱負重並最終原諒了茅盾──對家庭穩定的維持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延續茅盾的創作生命。當茅盾和孔德沚的女兒沈霞為了革命事業獻出生命之後,孔德沚作為母親強忍哀痛默默地承受着這份失女的悲傷。新中國成立以後,孔德沚身為「新女性」和早期革命者,原本也會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可是在周恩來「照顧好茅盾同志」「這是黨交給您的任務」的指示下,她為了茅盾只好「犧牲」了自己。
茅盾晚年這樣評價孔德沚:她的一生「就是為他人而做出犧牲,為了我們一家人而奉獻自己」,「她是能夠幹出一番事業的,但她放棄了」,「這是無私的奉獻,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我愛之敬重之」。終究,在這個世界上最理解孔德沚的,還是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