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提速 財新製造業PMI創三個月高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中國製造業景氣度持續改善。財新發布的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報50.8勝預期,較前值回升0.7個百分點,創3個月新高。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介紹,中國製造業景氣度連續5個月擴張,市場延續回升向好勢頭。分析稱,上月製造業生產和需求顯著修復,核心分項指標大多按月改善,經濟呈現加速擴張之勢,從提振商品和服務消費角度看,後續促消費類政策有望繼續加碼。
上月財新製造業生產和新訂單指數均在擴張區間升見3個月高點,對整體製造業PMI構成支撐。海外需求的改善也帶動新出口業務量自去年11月後首次小幅回升。製造商加大對生產資料的採購,甚至開始動用原有庫存,投入品庫存時隔近7個月首次下降。
此外,2月製造業用工量繼續下降,該現象已持續半年。2月產能存在一定壓力,積壓業務量連續5個月攀升。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月製造業PMI較前值提升1.1個百分點至50.2,同樣錄3個月新高,與2月財新製造業PMI數據走勢一致。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復甦亮點在於基建和製造業,儘管近期一線城市二手房、家電零售、電影票房、快遞攬收量等高頻數據呈現結構性亮點,且AI科技領域風頭正勁,但經濟真正企穩回升需在解決內捲式惡性競爭、穩定就業和收入預期、改善民營企業家中長期信心等關鍵問題上持續發力。
業界樂觀度連升兩個月
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為,當前居民「減負」正在進行中,包括存量房貸利率下調、部分城市推出新居民和青年人租房補貼等,未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有助於降低消費信貸門檻和利率水平。至於「增收」方面,下階段改善收入分配機制、加強社會保障和生育補貼等機制性政策依然可期。
展望未來,製造業界對後市發展信心進一步改善,樂觀度連續兩個月上升,進一步接近長期均值水平。樣本企業普遍反映,新產品問世計劃和市場需求預期向好等,有助於推動未來一年的銷售與生產。王喆建議,宏觀政策應在需求側多做文章,通過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促進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意願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