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真相系列專題[上]/美國芬太尼氾濫 每年致逾7萬人喪命

  圖:癮君子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街頭吸食毒品。\法新社
  圖:癮君子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街頭吸食毒品。\法新社

  編者按

  美國政府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宣布4日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再加徵10%關稅。美國人口僅佔世界5%,卻消費了全球80%的鴉片類藥物,可謂全球禁毒事業的黑洞和亂源,而中國是禁毒政策最嚴格、執行最徹底的國家之一。眾所周知,美國芬太尼危機的根源在於自身監管不力、政商勾結、政治極化阻礙禁毒等內部因素,但美國政客企圖推卸責任、「甩鍋」中國,同時利用芬太尼問題為關稅戰提供所謂合理性。這種「自己有病卻逼他人吃藥」的行為只會害人害己。大公報今起推出《芬太尼真相》系列專題,深入剖析美國芬太尼危機,敬請垂注。

  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芬太尼類藥品生產國和消費國,美國人口佔世界總數5%,卻消費了全世界80%的鴉片類藥物。2023年,美國因芬太尼過量死亡人數超過7萬。半島電視台直言,這是一場美國自己製造的災難。多年來,美國製藥公司收買專家鼓吹「鴉片類藥物無害論」,逐步在美國社會形成「止痛藥文化」,導致芬太尼等鴉片類止痛藥濫用問題日益嚴重。不僅如此,製藥公司還是美國政客的大金主,政客們出於自身利益始終不願將監管落到實處,嚴重阻礙禁毒進程。

  【大公報訊】美國疾控中心(CDC)下屬的國家衞生統計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全美共有107543人死於吸毒過量,其中有74702人死於芬太尼。在1999年,芬太尼過量使用導致約730人死亡。根據美國緝毒署的數據,芬太尼過量已成為導致18歲至45歲美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有史以來面臨的最致命的毒品威脅」。

  芬太尼原本用於臨床鎮痛和麻醉,但由於美國長期存在鴉片類藥物濫用問題,芬太尼很快變成危害社會的毒品。據BBC報道,在美國,芬太尼通常被偽裝成處方藥出售,「僅僅兩毫克,大約相當於鉛筆尖的大小,就能夠讓人死亡」。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隨處可見芬太尼讓美國家庭破裂的悲慘故事。一名用戶表示,他27歲的兒子誤服摻有芬太尼的處方藥,結果淪為癮君子,多次進出戒毒所和康復中心。這名用戶說:「我們居住的街道上到處都是像我兒子一樣日漸消瘦的年輕人。我們的國家需要做更多。」

  製藥公司與FDA勾結

  美國社會的鴉片類藥物濫用問題已發生過三波,被濫用藥物的成癮性一次比一次強。第一波濫用潮始於1991年左右,當時一些製藥公司投入大量資金收買相關專家和機構,兜售「鴉片類藥物無害論」,鼓勵醫生多開處方、藥店大力推銷。這種做法導致美國社會形成「止痛藥文化」,人們習慣於用止痛藥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應對疾病,鴉片類藥物的處方量急劇增加,死於藥物過量的人數也迅速上升。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製藥業巨頭薩克勒家族旗下普渡製藥公司於1996年研發的止痛藥奧施康定。薩克勒家族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勾結,隱瞞該藥物的成癮性。薩克勒家族在20年時間裏積累了數百億美元資產,與此同時,奧施康定卻導致全美700萬人成癮、50萬人死亡。2020年,普渡被指控引發鴉片危機,最終與美國司法部達成83億美元和解協議。

  紐約州總檢察長詹姆斯批評說,和解協議使薩克勒家族仍能保留大量資產而無需為他們造成的傷害負責。

  隨着美國政府收緊對處方鴉片類藥物的限制,已經上癮的美國人將目光投向更易獲得的鴉片類毒品海洛因,引發第二波濫用潮。近年來,成本更低廉的芬太尼又取代海洛因,成為第三波濫用潮的「主角」,凸顯美國的「止痛藥文化」積重難返。

  製藥公司收買專家及議員

  《衛報》披露,美國製藥公司不僅收買專家,還大力游說國會議員,約90%的眾議員和幾乎所有參議員都接受過製藥公司的競選捐款。在這種情況下,旨在解決藥物濫用問題的法案難以通過。

  美國智庫曼哈頓政策研究所指出,美國政府的決策者們必須集中精力應對鴉片類藥物問題,以保護公眾健康。但不幸的是,在美國的國家毒品管制戰略中,幾乎看不到政府在抗擊這場挑戰時發揮本應展現的作用。該智庫表示,放任毒品和藥物濫用問題愈演愈烈,折射出美國政府社會治理的失敗。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