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講呢啲】AI的湧現是否給寫作人一記當頭棒喝?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常言道: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喻眼前的光景看似窮途末路,但仍堅信可走出困境,出現前路光明的一天。面對逆境,當人有猶疑的時候,他就會裹足不前,不前行就絕不可能看到生機了。現實是殘酷的,縱然在堅毅中前行,到頭來也可能「食白果」。所以此類諺語只可視作鼓勵性質,最終看到光明沒有其必然性。現實中,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喜歡聽不好的說話,如已沒機會、沒希望了,但我們必須明白這些話語對絕境的人同時提供了希望和假希望。從自身經歷,筆者只會說:

  盡人事,聽天命,不妄為

  說到「疑無路」這個課題,AI(人工智能)的湧現確實令不少在職人士開始「懷疑人生」。別的行業不說,「揸筆搵食」(從事寫作)的應首當其衝。就此危機,筆者第一時間找現今中外最流行的幾個AI聊天機械人聊聊。經過多方向和領域的交談,筆者大致作出一個初步結論:

  過往都是拼拼湊湊再加幾句我見或拾人牙慧的寫作人可以洗「筆」不幹或等待辭退的通知。理據是AI所交出的不只詳盡且具分析性的成品比你的不知好上多少倍,而更重要的是超高效(一般十多廿秒的時間已可交貨)且沒成本。

  平心而論,AI在傳統中國文化上的表現可圈可點,即便不能十成收貨,但在其框架下稍作潤飾或修訂,即可搖身一變,得出一件不可多得的成品。近日筆者有友人着AI用「名字梁振輝作一首打油詩」,成品生成如下:

  《梁振輝笑看風雨任逍遙》

  梁上君子志氣高

  振翅飛翔入雲霄

  輝煌前程似錦繡

  笑看風雨任逍遙

  筆者不少友人在未察覺詩中「梁上君子」(竊賊)有其特殊意義時對成品「深表滿意」。此例子正好說明AI也有疏忽時;不過在稍作提點下,AI直認出現此狀況殊不恰當,修正如下:

  《梁振輝笑看人生步步驕》

  梁才棟器志氣高

  振臂一呼風雲搖

  輝光日新照前程

  笑看人生步步驕

  細看之下,筆者發覺原詩缺陷只在「上」字,要是把「梁上君子」中的「上」改作「姓氏」的「姓」,一首滿足原目標的藏頭打油詩就此呈現眼前:

  梁姓君子志氣高

  振翅飛翔入雲霄

  輝煌前程似錦繡

  笑看風雨任逍遙

  成語「風雨飄搖」比喻時局動盪不穩,改寫末句可突顯其面對逆境的灑脫人生觀:

  《梁振輝笑看風雨任飄搖》

  梁姓君子志氣高

  振翅飛翔入雲霄

  輝煌前程似錦繡

  笑看風雨任飄搖

  今年的元宵節,相信大家收到不少由AI生成的佳節「藏頭詩」,筆者也收到以下一首:

  《元宵美滿》

  元夕燈火映雙眸

  宵光如水月溫柔

  美願隨風飄入夢

  滿心暖意共君遊

  收到這首詩後,筆者立馬發予幾位好友,目的是索取讀後感——幾乎一致好評。雖然平仄不工,但能達至此意境實非一般人所能及。可以這麼說,AI的出現不是取代或抹殺了,而是激發了人們的創作空間。筆者寄語AI用家:

  AI是個好幫手 勿被AI牽着走

  照單全收不可取 誰家AI須過濾

  從事出版超過四十年的筆者,深深體會到現今寫作人在AI的大環境下尚有出路的自身條件應是有見地且具邏輯性的批判和驗證思維,而這正正是AI目下有待打破的「盲點」。現實告訴我們,欠奉者將難以一如既往般僥幸地立足於天地。面對AI來勢洶洶,筆者有感如下:

  AI湧現疑無路 唯恐飯碗遭打穿

  AI並非無盲點 積極裝備與共存

  不是「打破」(打爛)飯碗嗎?當然可這樣寫,但選用「破」不盡依循原句的風格;由於不是大局已定,「飯碗打穿」才反映利益被侵蝕的實況。「穿」「存」音近亦增加了其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