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新能源下半場 人大代表:未來汽車強國必定是科技強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孟冰、張蕊 重慶報道)隨着中國新能源汽車通過技術自主化實現突圍,長安、比亞迪等企業加速布局歐洲市場,以智能化、高性價比產品打破技術與品牌雙重壁壘,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新能源車是「雙碳」關鍵路徑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指出,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老牌勁旅」,長安汽車正通過技術創新、品牌重構與全球化布局,搶佔智能低碳出行時代的制高點。他同時表示,新能源汽車不僅是產業升級的抓手,更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路徑。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數據,2024年中國汽車產業產銷超過3,000萬輛,連續16年居全球第一,銷量接近美國(近1,600萬輛)的兩倍。朱華榮提及這個數據,非常自豪:「尤其是在新能源、智能化、造型設計這三大領域中,謙虛一點說,是和世界在並排跑;更實事求是地說,應該是在領跑,最起碼是在局部領域裏領跑全球。」他所稱的局部,即為新能源領域,去年中國新能源銷售突破1,200萬輛,銷量佔比超過四成。
擁有長安啟源、深藍、阿維塔等多個數智新能源品牌的長安汽車曾是老牌車企,朱華榮回憶起2017年開始的第三次創業,感慨萬千——「我們堅定不移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並在多年的創新實踐中積累了一些經驗。長安汽車在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打造了超過1.8 萬人的技術研發團隊;構建了16 個產品、技術開發中心,17家科技公司、180個實驗室。」
朱華榮對香港文匯報記者特別指出,「汽車工業一直被譽為是人類文明的皇冠,過去我們說凡製造強國必是汽車強國,凡汽車強國必是經濟強國——這是近100多年來的基本規律。但是未來,我們可以預判,汽車強國必定是科技強國。」
國產車量身定製海外車型
朱華榮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2020年長安汽車出口銷量只有8萬輛左右,但去年已經達到53.6萬輛。從日系車曾佔超九成份額的泰國,到中東、非洲地區,如今都有國產汽車的身影。2025年,長安汽車將在海外做五件大事:一是東南亞羅勇工廠投產,長安全球化策略正式進入2.0階段;二是召開歐洲品牌發布會,正式登陸歐洲市場;三是獨聯體區域(如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KD項目正式投產;四是中南美完成巴西子公司設立;五是中東非完成旗下CHANGAN、DEEPAL、AVATR三大品牌全面導入。
長安也根據氣候特徵、文化習俗、政策差異,以及不同市場用戶的使用需求,針對性地「量身定製」,這促成了企業多款產品在海外市場的暢銷。比如在沙特,長安汽車針對當地極端高溫天氣,對每一款車都進行了極熱測試,將水箱、空調等都做了適應性開發。如今,沙特阿拉伯已成為其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數智汽車時代加速到來
2025年新春,DeepSeek在人工智能領域引發了新一輪技術變革,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亦在科技煥新的推動下迎來「智駕元年」。朱華榮立即意識到,自己設想已久的數智汽車時代將加速到來。「長安汽車堅定推進與DeepSeek建立深度合作,如長安啟源E07已深度融合DeepSeek並全面推送車機,深藍汽車DEEPAL OS 3.0即將接入DeepSeek,將陸續進行OTA。我們的合作覆蓋智能座艙、算力支持及智駕系統優化等環節。」
朱華榮續指:「我們始終認為,新能源只是序章,數智新汽車才是真正的未來。」未來3年將推出35款數智新汽車的長安汽車將持續提升創新能力,推動汽車產業向數智化快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