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議】倡增納港文史資源 促進港青深入理解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即將召開。昨日,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也分享他們關注的議題,指出香港於去年歷史性地完成了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相信所有過去可能妨礙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障礙都已掃除。在新的一年,香港將真正進入由治及興的發展階段。他們各自提出了許多有關港深合作、工業、中醫藥、創科、法律等不同範疇的建議,期望為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出謀獻策,把市民心聲帶到全國兩會,盡心履職。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將提出關於加強吸納香港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一國兩制」歷史文化教育內容的建議。他在社交平台表示,《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明確指出,歷史文化教育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的重要途徑。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獨特窗口。

  他指出,加強香港歷史文化資源的吸納與利用,不僅有助於豐富國家歷史文化教育內容,更能促進香港青少年對國家歷史與文化的深入理解,有利推進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歷史教育,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歸屬感。他建議,未來可將香港歷史文化資源納入國家歷史文化教育體系,加強歷史文化教育的實踐性與互動性,推動內地與香港歷史文化教育的交流合作,加強香港歷史文化研究與宣傳,以及建立歷史文化教育評估機制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永嘉表示,隨着地緣政治的變化,國家經濟增長點將會有所不同。傳統產業需要轉型升級,而工業亦需要更多地運用科技和人工智能(AI)。他關注在AI的發展過程中,如何保護知識產權。他相信,在發展與「一帶一路」及東盟國家的經濟合作、科技共同發展上,知識產權的保護將會是未來的熱門話題。

  他又指,隨着各國間商業活動頻繁,法律上的爭議也會增加,香港作為法律爭議解決的重要地點,國家賦予了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的地位。他期待國家能出台更多政策,鼓勵「一帶一路」及東盟國家通過仲裁解決商業糾紛。

  關注灣區中醫藥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應生指出,將提出2025至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發展高地方案的建議。他表示,香港的中醫藥發展必須得到國家的支持,兩年多前,國家允許香港製造的外用中成藥透過簡便辦法進入內地銷售,令業界非常振奮。今年,國家又傳來好消息,容許港澳製的口服中成藥同樣透過簡便辦法進入內地。他希望國家在這個辦法中,容許香港廠家的檢測報告互通,特別是在大灣區的中藥標準方面。他強調,如果不進行一體化,香港與內地的共融發展將會拖慢。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