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履職提案 落地有聲

  「我提出的建議寫進了法律……將於今年5月1日正式生效!」全國政協委員、知名作家蔣勝男在微博透露,去年自己提交的「關於推進農村婦女土地權益保障、促進性別平等與鄉村振興」的提案,多項建議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吸納。她激動地表示,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對「何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作出了明確規定,農村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從此有了法律保障。

  「我的建議落地了!」

  2025年全國兩會如期而至,兩千餘名政協委員再次聚首北京,他們互相「晒成績」、向公眾匯報過去一年的履職成果。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政協提案正加速從紙面落向地面,越來越多委員的諍言良策得到有關部門及時回應,並化為惠及國計民生的具體措施,很多委員都自豪地提到,「我的建議落地了!」

  上海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張毅委員去年提出的「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提案,被評為全國政協2024年度好提案,幾天前《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已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除了立法倡議,他還對草案的具體法律條款提出了不下20條建議,「很欣喜,我的不少建議被採納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委員關於加強慢阻肺病健康管理的提案也獲評年度好提案,經過他與其他委員、業界同仁多方呼籲,國家衞健委等部門高度重視及合力推進,去年9月慢阻肺病醫療照護正式成為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這名資深呼吸病專家對此無比欣慰:「這將進一步改變慢阻肺病的防控局面,是一項歷史性、突破性進展。」

  「提案在精不在多,好提案不僅要提得好,還要辦得好。」好提案是起點,提案辦理是落點,近年來,政協愈發重視協商後的成果轉化。全國政協網站刊文指出,年度好提案評選條件之一包括「成效顯著,或對宏觀決策、長遠規劃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改進工作有明顯作用」。

  背後是一套完整制度保障體系

  提案從紙面提出到地面落實,背後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體系。2024年,全國政協組織開展近70項專題調研,超700人次委員參加,為委員高質量建言提供了有力支撐;委員們把了解的情況、搜集的意見帶到會上協商,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際舉措。此外,全國政協還把專題調研與重點提案督辦一體謀劃、一體推進,邀請委員和提案辦理單位共同深入實地,廣泛凝聚共識,提高提案辦理實效。

  據統計,去年國務院各部門共採納代表委員所提意見建議5,000餘條,出台相關政策措施2,000餘項,有力推動解決了一系列關係改革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難點問題。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一條條來自各行各業、基層一線的意見建議,轉化為服務黨和國家決策,彰顯了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從紙面到地面,由良言變良策,折射出中國式民主的獨特優勢。政協委員的提案不是「說了白說」,而是「說了管用」;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落地生根」。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處於國家發展的關鍵節點,中國的民意代表們將繼續發揮所長所能,為國計民生的部署安排進諍言、謀良策,並推動有關部門出實招,最終將民眾「願望清單」變成「幸福清單」。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