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1月零售總銷貨額跌幅收窄 臨時估值353億元跌3.2% 較上一個月明顯改善

●本港1月份零售業總銷貨臨時估值為353億元,按年跌3.2%,連跌11個月,但跌幅較對上一個月的9.6%明顯收窄。圖為本港的零售水果店。 中通社
●本港1月份零售業總銷貨臨時估值為353億元,按年跌3.2%,連跌11個月,但跌幅較對上一個月的9.6%明顯收窄。圖為本港的零售水果店。 中通社

  特區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本港1月份零售業總銷貨臨時估值為353億元,按年跌3.2%,連跌11個月,但跌幅較對上一個月的9.6%明顯收窄。扣除其間價格變動後,1月份的零售業總銷貨估量按年跌5.2%,亦較對上一個月的11.3%跌幅收窄。政府發言人表示,1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明顯改善,可能由於今年農曆新年在1月底、來臨得較早導致,需要待2月份的數據一併分析,才能更有效評估零售銷售表現。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若外圍環境及政策沒有大改變,預計今年的零售業銷貨值與去年相若,或有正負2個百分點浮動。●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僖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的銷貨臨時估值分析,今年1月份錄得較大按年跌幅的項目,包括汽車及汽車零件(52.6%);傢具(26.4%);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17.9%);書報、文具及禮品(15.1%);以及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10.5%)等。

  網上銷貨價值24億 年升3.5%

  銷售貨值錄得升幅的則有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10.9%);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7.1%);未分類消費品(6.6%);超級市場貨品(4.9%);以及藥物及化妝品(4.3%)等。另外,今年1月的網上銷售銷貨價值為24億元,按年升3.5%。

  展望未來,政府發言人指零售業的短期表現將繼續受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轉變所影響。然而,國家推出多項提振內地經濟及惠港措施,加上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旅遊業發展和提振本地市面氣氛,以及就業收入增加,均對零售業有利。

  新春帶動衣食酒零售額增長

  謝邱安儀分析指出,在農曆新年帶動下,1月份的食品及酒類、衣服鞋類零售額錄得增長,但珠寶金飾及汽車零件錄得明顯跌幅,因為金價高企影響金飾銷量,以及愈來愈多港人北上維修汽車,令本港汽車維修業陷入困難環境。

  她根據協會的會員調查表示,90%零售商生意於上月錄得跌幅,包括電器、個人護理用品及化妝品行業,加上經濟前景仍然不明朗,她預計2月份會有較大跌幅。如合併今年頭兩個月計算,她指受惠於深圳「一簽多行」及零售商折扣優惠帶動,超市及食品會表現較好,但仍有70%相關零售商指生意錄得單位或低雙位跌幅。她續說,去年3月份基數低,加上各界今年大力推廣旅遊,股票市場亦有起色,會員預期市道氣氛會有好轉,表現將較去年好。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執行總監羅振邦表示,本港消費氣氛確有好轉,但遊客來港多集中觀光而非購物,且1月底大量港人外遊,影響零售市道。他續說,恢復深圳「一簽多行」對訪港人流有改善,但現時為適應期,效果未完全顯現,「業界正致力增加消費體驗,加上3月份將有多項大型盛事提振旅遊等,預計能刺激零售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