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英文】合理運用修辭 優化寫作表達
今學年大部分時間已探討很多基本詞類(Parts of Speech)之外的技巧,當中多是修辭手段(Figures of Speech),主要目的是多掌握寫作時的「工具」,但我們不會因為工具箱裏有一把電鑽,便在無需要之下拿去鑽洞——嘗試是可以,但是不能胡亂運用,不肯定是否正確時用較安全的淺白句更好。
另外,有些修辭手法雖然有趣,但缺乏實用性,如頭韻(Alliteration),句子內大部分字有相同或近的音韻,讀起來便有趣味,如"Peter Piper picked a peck of pickled peppers."其實它就是繞口令 (Tongue twister),所以我略過了這類題目。
潮流用語增共鳴感
寫作時用潮流用語,可增加共鳴感,令讀者更認同。有不少修辭法我們已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用上了,例如催促他人時說"Hurry up. Even snail is faster than you!"或誇讚同學的足球技能很了得,"He is the king of football."
多年前洛杉磯有一宗謀殺案,電視直播訴訟過程,因疑犯是位明星,非常引人矚目。控方律師志在意得,因為他們手上有"a mountain of evidence",即是鐵證如山,後來被發現當中包含有偽證。
當時涉及證據的句子多會用這一說法,不過潮流總在變化,近年這個說法已經少見了。
不過,還有些修辭雖過時,但仍被我們接受,例如形容固執或一成不變說"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同時,有些過時成語如"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也變成了"It is pouring",下雨如倒水,甚至可更簡單一點用"Heavy rain",而不用俚語或成語。
簡單辭句亦可達意
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是一戰導火索(trigger point),用成語可說"the straw that broke the camel's back."歷史學家則把這事件,說作一個火星,點燃了一戰之火:"The spark that ignited World War I ."。想要簡單或比較正式(formal)一點也可說"The immediate cause",這是近因,有時候簡單的詞語從字面就可達意。
俚語聽得多便易上口,即使是老舊也不妨一用。以前有一個去頭皮屑洗頭水廣告,產品目標是想交男女朋友的年輕人,要「拍拖」便要好好打點外表"You never get a second chance to make a good first impression."你沒有第二次機會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十分有道理。若有朋友去面試,不論是升學或找工作,你也可以用這句來提醒朋友注意儀表整潔。
「轉彎抹角」容易入耳
「轉彎抹角」是修辭的特色,雖然這特色有時令人煩躁,但是話說得太直白,便很難以入耳,有時話說得委婉也是個優點。提醒朋友笑多一點,可說"It only takes an 's' to turn miles into smiles"
失敗乃成功之母是一個好的鼓勵,不要因為挫敗一蹶不振。不過,最後我提議向「成功之父」——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學習,他是個軍事天才,發明一種戰術叫Divide and Conquer,便是把敵人拆散再逐一擊破。你要溫習的內容,也要像敵人一樣,先分而後克服。
答題時,要懂得取捨,跳過不明白或太花時間的問題、不要漏過可取分的題。"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一鳥在手, 勝於二鳥在林。
●康源 專業英語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