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淺談】做大蛋糕 達至雙贏

  陸宏立 理大工商管理博士、香港銀行學會會士、上市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把蛋糕做大」,是一句時麾的口號。在經濟學來說,蛋糕代表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做大蛋糕,便增加立己達人的資源及價值—開發更上乘的新產品,培育勞動力及智力,提升生產力,改善環境。在經濟學來說,這是正外溢效應。

  這是筆者閱讀《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圖書、愛德蒙斯(Edmans)2020年所著《做大蛋糕》(Grow the Pie)所獲得的信息。該書搭建一個全新框架,提出搶蛋榚不如做大蛋榚。比起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理論中着眼於事後的「分蛋糕」思維,愛德蒙斯構想了一種優先在事前「做大蛋榚」的思維方式。這是一種全新的概念——通過為社會整體創造價值來創造利潤。

  蛋糕代表企業為社會創造的價值。社會不只包括投資者,還包括員工、客戶、供應商、政府和社區。蛋糕經濟學追求為社會整體創做價值來創造利潤。這樣做會比直接追求利潤帶來更多的效益,惠澤本身及社會。

  2016年,內地企業京東成為中國首家進入世界500強榜單的互聯網企業。京東創辦人劉強東表示:「京東未來將成為一家服務型的企業,我們將自身轉型成為零售基礎設施服務的提供商,通過對未來零售基礎設施的搭建,提供融合電商、物流、技術、金融、保險的供應鏈服務,為億萬用戶的美好生活貢獻力量。」過去十多年,京東成功將物流成本降低一半以上,並推動品牌商按客戶需要生產他們青睞的商品。

  另一個立己達人的例子是香港的一款健康飲料品牌,致力生產以植物為本的食品,為市民提供廉宜、可持續的營養,在社區和學校進行環保意識教育,宣揚珍惜資源的重要性。其理念是先播種後豐收,和大眾共享成果,符合蛋糕經濟學的本旨。

  「做大蛋糕」模式有先例可實踐

  從事後的「分蛋榚」到事前「做大蛋糕」,不僅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口號,而且更是一個可實踐的商業模式。從長遠來說,將帶來更多的效益,造福人群及社會。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