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飲品牌進軍海外 口味差別原料供應存挑戰

  香港文匯報訊 愈來愈多中國餐飲企業品牌選擇進軍海外,謀求更大的發展。分析指出,若要讓外國消費者選擇中國餐飲品牌,在本地化和供應鏈方面均存在挑戰,但海外市場仍然具備較大潛力,充滿機遇。

  例如對於進軍美國市場的企業來說,中美消費者口味存在差別,美國人相較中國人更嗜甜,因此將產品原封不動地複製到當地,並非是一個好的選擇。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分析指出,肯德基在中國市場售賣豆漿油條,「走出去」的中國餐飲品牌同樣需要根據當地人的飲食習慣,作出適當調整。

  各品牌產品不同 難建通用供應鏈

  此外,歐美市場中餐企業較少,供應鏈成本高且效率低。例如開一家奶茶店,需要茶、奶、水果和珍珠等原材料,歐美距離中國較遠,容易出現缺貨問題。同時,不同品牌的產品不同,無法擁有通用的供應鏈,因此短期內很難建立高效低成本的供應鏈。

  不同國家的進口政策,亦增加供應鏈的難度。此前雲南菜連鎖餐廳雲海餚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加坡餐廳的肉類大部分源自本地採購,無法進口國內的肉類,這就需要在當地尋找供應商,並制訂嚴格的食品安全制度。而奶茶連鎖店茶百道的招牌飲品楊枝甘露,在韓國銷售時因該國進口政策限制,原料台農芒果難以在韓國市場獲得穩定供應,因此採用來自南美的產品代替。

  雖然存在較多的挑戰,但海外市場仍然具備較大的潛力。例如在美國餐飲業規模中,中餐僅佔所有餐飲門店的4.8%,仍有很大發展潛力。中餐的目標群體亦從華人轉變為當地人。例如楊國福麻辣燙已在歐洲開設許多分店,相關負責人表示,「過了新店期,平穩運行後的海外門店,有60%至70%是外國本土顧客。在國內,麻辣燙通常是一人食或雙人食的選擇,但在海外,會有人去楊國福聚餐,甚至是過生日。」